相关文章  
  • 中国科学家的六大预言(下)
  • 陈大元:克隆拯救大熊猫指日可待
  • 对器官捐赠应给予立法保障
  • 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谈科学与人生
  • 白鳍豚:走向灭绝边缘(图)
  • 火星水哪去了
  • 专家: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
  • 纳米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可能超过电脑
  • 文明社会新公害——环境激素
  • 火星水并非汪洋可能是一片冻土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普元素需要融入艺术手法

    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那么,科学与艺术的共同目标是什么?两者结合的表现形式又该如何?日前,来自上海市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普团体的3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参加了由上海市科协、上海大学和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举办的“科普与艺术研讨会”。大家就“推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必要性”、“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和目标”、“体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表现形式”等话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科普与艺术结合、科学美与艺术美同行,让公众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得益,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行之有效的途径。市科协副主席陈积芳指出,科学反映自然规律,艺术再现人类情感和心灵活动。科普要有高效率、要生动,离不开艺术。上海大学副校长曹家麟认为,科学和艺术都来源于生活,两者结合是用艺术来概括、浓缩科学的精妙之处。通过艺术激发灵感,这对提高人类认知过程和参与热情大有帮助。上海中星(集团)公司高工钱平雷,这位搞建筑的专家一开口便以老本行做比较: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可见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之处在于启发人的灵感。

      运用文学艺术、表演艺术、影视艺术和绘画艺术宣传科技知识,讲究的就是让科技知识形象化、生活化和趣味化。著名滑稽演员筱声咪谈起这点深有感触,1980年初,为创作《神机妙算》,他深入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在有关专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