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中国科学家的六大预言(下)
  • 陈大元:克隆拯救大熊猫指日可待
  • 对器官捐赠应给予立法保障
  • 四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笑谈科学与人生
  • 白鳍豚:走向灭绝边缘(图)
  • 火星水哪去了
  • 专家: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
  • 纳米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可能超过电脑
  • 文明社会新公害——环境激素
  • 火星水并非汪洋可能是一片冻土层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普元素需要融入艺术手法

    专家的指点下,再加以自己的笑料,这出滑稽戏搬上舞台后,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他出席了首届全国科学文艺研讨会。目前,著名说唱演员黄永生根据市科普作协的要求,在经过深入生活、熟悉有关环保科技知识后,正创作排练科普曲艺,准备参加今年9月举行的“全国科普小品、曲艺电视大奖赛”。上海科普事业中心高工施善昌坦言,科普需要艺术,用艺术来丰富科普知识;艺术需要科普,用科普来丰富艺术内涵。科普启迪人们智慧,科普与艺术结合的最佳产物之一是魔术。

      上海是我国科学幻想小说的发源地之一,并拥有一支创作队伍,在科学幻想小说的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涌现了不少精品。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前后总共印了300多万册。小灵通已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偶像,这本科幻小说甚至还微妙地影响了一些青少年读者对自己未来职业和事业的“设计思路”。要重振科普创作的雄风,不仅是科普作家和艺术家的事,还需区县和社区文化部门的参与组织实施、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海外语学院出版社副编审陈渊和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戴元光教授都建议在有条件的大学中成立科普传播系,课程设置增加包括科普创作史、科普创作手段等内容,启发下一代的探索精神。不少社区科普工作者则提出,繁荣社区科普工作,顺口溜、对口词、打油诗等艺术形式最直接明了。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