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气象专家指出:老天变脸蕴藏气候危机
  • 基因领域四巨头共话后基因组时代
  • 神舟飞船将成未来天地间公共汽车
  • 路甬祥:21世纪中国本土将产生诺贝尔奖
  • 中科院副院长陈竺:如果克隆人降生将是个悲剧
  • 首席克隆专家:中国克隆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
  • 科学家: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 专家指出:不能随便就说气候异常
  • 科学家传记:国内原创为何乏力?
  • 科学家呼吁重视环境激素混合物的危险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科普书缘何叫好不叫座

    p; 学术味太浓科学精神少

        诸大建提出,科普图书出版要反思“有用”、“有理”、“有趣”,究竟哪个应该摆在第一位?现在总是“有理”在先,理念先行,一翻开书都是名词符号,孩子根本不爱看。科普图书总体上学术味太浓,说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太少。这与我国图书评奖机制有关。但是,科普图书应该是面向大众的,出版者要更加重视老百姓,好好做一做“平民科普”的文章。应该多听听读者的意见,为什么他们不愿意为现在的科普书掏钱。

        科学与艺术是硬币的两面

        杨雄里说,李政道曾把科学和艺术比喻成硬币的两面,现在看来很有意义。做好诸如科学和人文、科学和理论、科学和艺术、科学和哲学交叉领域的文章将是“再一次创业”开垦的方向。江晓原提出,我们实际是身处一个出版物过剩的年代,读者开始分层,像上海科教社的“哲人石丛书”和“普林斯顿科学文库”正是定位在受过高等教育的读者群。另外,科普读物在自我推销上的确缺乏手段,比如在各种时尚杂志推介的适合时尚青年阅读的书目中就始终找不到一本科普读物。

        林自新在说到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普图书时认为,科普图书出版必须研究当务之急,因为科普承担着唤醒民众的重要职责。目前,生态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治理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科普正处于重要的位置,中国应该有像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这样受到全社会瞩目的科普读物。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