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制定国有科学数据法让国有数据共享
  • 郝柏林院士呼吁科学界要识别赝科学
  • 补碘岂能一刀切?
  • 科研净土频发败学症 代表委员把脉寻良方
  • 谬误+色情+神话+伪科学——如此科普岂不误人子弟?
  • 专家:城市垃圾何去何从
  • 专家透露:中国宇航员进入太空不再遥远
  • 是普及科学技术,还是普及科学文化(上)
  • 是普及科学技术,还是普及科学文化(下)
  • 科技界人士呼吁给科普加点文学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诺贝尔百年是年轻人的创业史——杨福家演讲节选(上)

    射线发现的历史,充分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理论,而伦琴正是抓住机遇的人。他在一个很简单的,曾经被很多人用过很多次的装置里,在1895年11月8日这一天,发现放在这些管子外面很远的一些荧光物质在发光,而当仪器关掉,过一会荧光就消失了,因此很显然,他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 

      x射线的发现有一个特点:一发现,人们就知道它有用。1895年伦琴发表论文的题目就是《新的射线》,给出的照片是他妻子的手的照片,是历史上第一张x光照片,连结婚戒指都照得清清楚楚。这与很多拿诺贝尔奖的论文不一样,伦琴的论文一出来就震惊了世界,第一年就有1000多篇相关文章问世,马上在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在1901年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时候,就一致公认将物理学奖授予伦琴。 

      1902年获诺贝尔奖是劳仑斯和塞曼,他们的贡献是发现磁场对电磁辐射的影响。 

      1903年获得诺贝尔奖的是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居里夫妇一生与矿石打交道,发现了很多新的元素。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第一次是她31岁的时候发现了镭,第二次是她44岁时获得了化学奖,她的贡献是对放射性元素有一系列新的发现。 

      接下来就不一年一年说了。1906年的物理学奖给了英国剑桥大学的J·J·汤姆逊,因为他在1897年发现了电子。电子是一个基本粒子,发现到现在100多年了,还没有任何人发现它有任何结构,到现在为止还是基本粒子,与中子、质子很不一样。1932年发现中子,现在知道它不是基本粒子,而是由3个夸克组成。J·J·汤姆逊用的也是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理论上有解释,实验上也有贡献。他把真空抽得比较高,而且放了电场和磁场,发现了电子偏转。 

      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源于对自然界的好奇,这正是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就是“奥秘”。 

      1913年,荷兰学者卡末林·昂内斯获得了诺贝尔奖。他在1911年发现了某些导电金属的电阻在低温条件下变成了零,两年以后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摄氏零下270度时,这些金属显出特有的性质,没有电阻,称之超导体。但为什么会这样一直没有搞清楚。直到1956年,巴丁、库珀和巴丁的研究生施里弗三个人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巴丁因为在50年代初发明了晶体管(半导体)获得过1956年的诺贝尔奖。库珀是博士后。我1965年就认识了施里弗,他夫人是丹麦人。他亲口告诉我发现超导理论的过程。他去拜巴丁为师,巴丁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单子,10个题目,说你考虑一下吧。结果他回去琢磨来琢磨去,选择了超导。他开始了研究,有一天下午他的朋友请他吃饭,讲好6点半,路不熟悉,5点就找到了。便在旁边的小花园的草地上一边思考一边休息。想来想去觉得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可以解决,但自己也不确信究竟解决了没有。过了几天,他去找巴丁,巴丁一看,说他抓住了要害,这就是问题所在。年轻人是突破问题的先锋,但是需要年长人的指导。找来了库珀一起算,两个人拼命算了一个月,彻底解决。超导理论就这样被解决。到1972年这三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奖。 

      1918年的诺贝尔奖给了德国的普朗克。他是个很有经验的经典物理学家,1900年出现了一些难题,有个问题就是很热的物体放出的光谱和它的强度之间的关系。按照经典物理的理论应该是温度越高,强度越大,乃至无穷大,但事实上怎么可能?普朗克在1900年10月19日凑出了一个公式,发现与实验事实符合得非常完美。但经验公式必须要有理论的解释。两个月后他发现,这个理论可行的条件是加热物体的辐射只能是以量子形式出现,也就是一份一份的,不能连续,这完全与经典物理冲突。过了5年,爱因斯坦把普朗克的理论进一步深化,解释了多年来一直悬而未决的光电效应。爱因斯坦认为光就是一粒一粒的。为此,爱因斯坦以光电效应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奖。 

      科学越来越成为集体的创造。上个世纪爱因斯坦一个人同时发表3篇文章,玻尔一个人在一年内发表3篇文章,都是划时代之作,现在是800个人合作找夸克,合作写一篇文章。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