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诺贝尔百年是年轻人的创业史——杨福家演讲节选(上)
  • 诺贝尔百年是年轻人的创业史——杨福家演讲节选(下)
  • 专家称学生最疲劳治疗宜趁早
  • 我国心脏起搏器安装率太低
  • 用长江潮汐发电 沪上专家提议开发喇叭口
  • 吴文俊实话实说获奖一年间
  • 一味追求无菌洁净标准有损身体健康
  • 是普及科学技术,还是普及科学文化(上)
  • 是普及科学技术,还是普及科学文化(下)
  • 科技界人士呼吁给科普加点文学味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想 专家忠告要先打好基础

    种事对他来说并不希奇,曾有很多年轻人带着自己对某些数学难题的论证前来求教,有些自负者干脆直言不讳地让帮助做鉴定。每遇到此,他们都会在认真阅读来稿的基础上肯定其可取之处,未了还会附上善意的忠告,一定要打好数学基础,因为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后来王来生还来过几个电话,但谭教授都没再理会。“这篇报道中竟然称福州大学组成以我为主的专家教授组对王来生的论文进行论证完善,我是当事人,我怎么都不知道啊,如果真有这个组,应该有一份专家鉴定意见和单位证明,这些东西又在哪里呢?而且既然国外媒体来信表示要发表王的论文,能否把这些来信向社会公布呢?”显然,谭教授对虚假报道非常愤慨。

      谭教授回忆说,王来生的论文题目是《利用数学技巧对“哥德巴赫猜想1+1=2”的绝对证明》,一看如此唬人的题目,谭教授就有点哑然失笑,“哥德巴赫猜想”根本就不能表述为“1+1=2”。对这样的文章他完全可以置之不量,但谭教授还是非常认真地看完整篇论文,从文中所涉及的所谓“数学技巧”来看,谭教授断定作者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数学训练。“王来生所使用的方法只是一些初等数论、排列组合及概率等,论据存在着明显的漏洞,有些步骤根本推不下去。”

      谭教授把论文退还给王来生,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来生答应回去再想想。时隔不久,王来生就给谭教授打来电话,还过来几封英文信件,称自己的论文经过修改润色,已经投寄到世界权威数学杂志并被广泛看好,还纷纷来信要求发表。谭教授在仔细看过王来生修改过的论文和所谓的国外来信后,善意地规劲其不必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因为用他的证明方法只能死钻牛角尖,而不会有任何结果。

      谭宜家教授告诉记者,国际权威数学杂志的工作作风是非常严谨的,他们一般会在收到作者寄去的论文一个月内寄去书稿通知以及感谢信,但需等半年后才会出审稿结果。另外,像王来生提到的那些权威杂志是绝不会接收用中文写成的论文。国外给王来生的来信谭教授已经看过,其实就是“书稿通知”,而且毫无例外都要求王来生将论文先翻译成英文。“可能是信中有那么几个出版、发表的单词,让他误以为真了。”

      广东省版权局答复:纯属无知

      这条消息还说,王来生的这篇论文通过了广东省版权局的登记,这是目前中国四百多例同类论文申报中惟一获准登记的著作。但记者从广东省版权局得到的确切答复则是:“这种说法纯属对版权法的无知”。

      据广东省版权局专门负责版权登记的陈冬云女士介绍,国家版权法保护的是版权人的利益,不论谁来登记,只要能交付足以证明自己是某精神劳动产品版权人的资料,国家即允许登记。王来生的确到广东省版权局做过登记,但这只证明他拿来的那篇论文的确是他写的,“其他问题什么都说明不了”。

      最后,陈女士特别声明:“版权局只是负责版权登记的专门机关,并不能确定论文正确与否。”

      家属村长说王来生不在家

      记者多方联系,一直找到王来生的家乡——广东蕉岭县广福镇叶田材,但据其家人介绍,王来生不在家,他先去了广州,然后直奔北京。“他去北京能干啥,找数学家看他写的文章呗,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果然,当记者拨通叶田村支书家的电话后,一听是北京长途,这位支书的第一反应就是“王来生的猜想通过啦?”据他介绍,王来生早在8年前就开始搞他的猜想,成天琢磨“1”、“2”的问题,还经常去广州、北京买资料,家里光演算的稿纸就堆了老高,“快赶上陈景润了”。“他家里的生活还凑合,但他总这样搞,也不知能搞出啥名堂。”

      “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想

      “可以负责任地说,‘哥德巴赫猜想’不仅业余数学爱好者做不出来,就是数论专家在没有采用新方法之前也是不可能证明的。”昨天,中国科学研究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科研处的陆柱家研究员告诉记者,由全国各地数学爱好者所写的所谓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文章,科研处每周都会收到,而且一些人还直接寄给一些著名科学家,有许多也被送过来。

      据陆柱家研究员介绍,刚开始,为了不打击这些人的积极性,院里还给每人回信,但有人还是不断寄来,很让他们头疼。对于这些文章,专家的评价是:几乎没有一篇是有价值的。陆先生还介绍说,200多年来,只有中国数学家陈景润的证明结果最为接近“哥德巴赫猜想”,但也没完全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完整的表述是“一个大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它不能被写成“1+1=2”,只能称作“1+1”、“1+2”。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