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甚至超过我们预料。我们一刊登揭露文章,第二天各方就有反应。
有些网站有时会意气用事,为了引起轰动,未经详细调查就刊登批评。其实学术打假最需要冷静和理智,越是面对重大的事件,越要沉得住气,多做些调查取证的工作。而且我们网站双方意见都登,读者自己鉴别,自有判断。
科学家的人文素质
记者:自然科学界的某些腐败现象由来已久,为何之前没有人站出来揭露腐败?
方:这有许多因素,比如费时费力,担心遭到打击报复等。许多人都是在背后骂一骂就算了。
记者:这是否说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缺乏人文关怀?
方:是这样。替一些不法商家作伪证,说明科学家道德良知的缺乏。科学家应有社会责任感,自然科学的成果对社会影响大,这一领域的专家要对公众负责。美国的科学家在这方面比较自律,因为他们一旦失去学术声誉,就无法在学术界立足。
记者:现在文理科截然分开,文科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缺乏,理科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是否造成跛腿现象?
方:这的确容易造成文科生缺乏科学素质,对科学真伪没有辨别能力;理科学生没有人文素质,缺乏社会责任感。文科学者应多读些科普读物,可以培养科学意识。理科学生则培养文学素养,增加社会意识,也有利于宣传自己的学科。我读的虽是理科,但从初中起就对文学很感兴趣,大学里还办过诗社。我喜欢《约翰·克利斯朵夫》、罗素及加缪的书,特别是鲁迅的著作对我影响极大,我反复读过多遍。
记者:您认为我国科学界在科普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方:我们的科学界对科普文章,一是不屑为;二是不能为(知识较单一,文笔生硬)。数量少,写得又差,当然没有市场,就更没人愿意去做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国外,科学家有写科普文章的传统,许多科学家同时还是作家,有的还获过文学奖,他们能够深入浅出地写出优秀的科普文章。而这些文章,既能产生社会效益,也带给他们经济效益。
如何反对学术虚假
记者:虚假的学术鉴定对社会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方:虚假鉴定侵犯了消费者的利益,是对老百姓的掠夺。一些保健品,夸大其功能,以获取暴利。在美国,营养品如果未经药物食品管理部门的证实作虚假广告,将受到重罚。
记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使自己不被虚假宣传所欺骗?
方:要有科学意识。抱着一种怀疑和谨慎的精神,凡事多讲证据。有些原则是很简单的,比如专家站出来为商品作宣传,他们是否属于商家的那个利益群体;需补充哪些营养,应由医生建议,而不是厂家;科学不重传闻和个人经验,用户的现身说法是不足为信的。
记者:自然科学领域的学术腐败有哪些危害呢?
方:对社会的危害,就是让老百姓花冤枉钱;对科研而言,会误导后来者的研究;对踏踏实实做学问的人而言,构成了不正当竞争,败坏了学风。结果是国家的科研资金浪费在一些虚假的科研上,一些真正搞科研的却没有资金支持。
记者:你们的学术打假主要涉及自然科学,有没有准备把矛头转向社科领域?
方:我们网站有十几个专辑,社科方面占一两个,并非我们网站的特色。社科领域在取证方面比较困难,鉴定标准也比较模糊,当然,对抄袭一类证据确凿的“案例”我们都会“立此存照”的。
记者:你的书在国内顺利出版,“立此存照”开展得红红火火,你是否有一种得道多助的感觉?
方:我很幸运地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两家出版社主动找我联系出书;收集证据时,很多正直之士积极配合;一些媒体对打假的经过给予关注。我们的努力也产生了反响。2001年在西安召开了一个关于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会议,说明这个问题已引起职能部门的重视,与会的一位专家还向我征集建议;不久前,中国生物化学协会还通过一个决定,禁止会员打着生化协会的名义为商家作广告,一经发现,将给予处罚。
记者:中国的学术打假还需解决什么问题?
方:我国目前对学术造假行为主要缺乏两条,一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二没有处罚措施,致使造假者有恃无恐。我们揭露的那么多造假者中,只有合肥工业大学抄袭他人论文的杨敬安教授受到处罚,被取消博士生导师资格,并开除党籍。
记者:我们的学术监督机制完善了,你们的使命是否就完成了?
方:有人说我是学术的王海,其实我们的理念有很大差异,王海打假有商业的目的,而我是义务劳动,要花很多的业余时间。我也希望学界早日走向规范化、法治化,有专职机构来管,而不再以个人力量打假。
背景
方舟子1967年生于福建云霄,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1995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罗切斯特大学、索尔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后研究,目前定居美国。方舟子1994年创办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主持新语丝网站(www.xys2.org,2000年设立中文网上第一个学术打假专栏“立此存照”(www.xys2.org/pages/dajia.html),揭露多起学术腐败现象。方舟子揭露的学术腐败现象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抄袭。比如,合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室主任杨敬安教授几年来至少抄袭了五篇国外的论文,而且基本上从头到尾全盘照抄,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成果。
二、伪造履历。比如,南开大学化学系杨池明教授自称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命科学和健康研究所主任,而事实上UCSD根本没有这个研究所。“生命科学和健康”是杨池明在美国期间自己到圣地亚哥市政府登记的一个商用化名。又比如山东泰美宝法肿瘤医院院长于保法是媒体树立的一个留学归国人员的典型,他在美国的履历也是伪造的。
三、浮夸虚假。比如,去年8月间,陈晓宁被吹捧成“世界生物科学界顶尖科学家”,其实她带回国的是普普通通的很容易得到的基因库。
四、商业骗局。比如,现在大陆流行“核酸营养”,其实稍有点生物化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外源性核酸不能为人体所用,吃多了反而有害身体,但是有些生化专家却帮助商家推销。
方舟子的新著《溃疡》,对“立此存照”上的论战文章作了详尽的收录,而且还批驳了“百慕大三角”、“登月骗局说”、“地外文明光临地球说”等说法,读后启人深思。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