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不加分析地猜测中国何时能得诺贝尔奖,过高地估计目前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容易助长科学界的浮躁风气,不利于提高我们的原始创新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首席教授王迅日前指出:盲目乐观地炒作诺贝尔奖,绝对没有好处。“关键是要改良我们的科研‘土壤’,使之成为创新硕果满枝、科学大师辈出的沃土。”
去年是诺贝尔奖颁奖100周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复旦大学日前专门为此联合举行学术研讨会。王迅院士在会上呼吁,必须从观念、体制等多方面着手,对我国的教育、科研领域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和创新,才能缩短我们与世界科学最前沿的距离。按照现状,“对于中国本土有望在20年、甚至10年内获得诺贝尔奖的预言,我表示怀疑。”王迅认为,关键是我们缺乏催生诺贝尔奖级科研成果的土壤。他说,前些年,我国中学生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奖牌得了一大摞,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昔日的冠亚军中并没有产生有创见的一流科学家。这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再看看我们那些三四十岁的年轻博士们,应该是最出成果的岁月,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忙着写各种申请报告、总结材料,满脑子都是职称、经费这类“闲事”,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思考那些有趣的、有重大意义的科学问题,这样怎么会出一流成果呢?如果40多年前詹姆斯·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