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徐冠华痛陈科研评价体系弊端
  • 炒作催生不了诺贝尔奖
  • 加入WTO:必须加快完善我国技术创新体系
  • 韩启德院士向学术界疾呼:热爱科学,淡泊名利,追求一流学术
  • 用长江潮汐发电 沪上专家提议开发喇叭口
  • 吴文俊实话实说获奖一年间
  • 一味追求无菌洁净标准有损身体健康
  • 哥德巴赫不断被猜想 专家忠告要先打好基础
  • 电磁辐射也是双刃剑
  • 虚拟世界的真实声音——与方舟子聊天(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坚持独创才有未来——诺贝尔奖获得者上海行


      刚刚在瑞典领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日本学者野依良治,来到上海,就“手性催化氢化课题”进行研讨与交流,并接受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颁发的荣誉教授聘书。 

      63岁的野依先生,被问得最多的是:你有没有想到过要得诺贝尔奖?得奖的心情如何?他的回答耐人寻味:“获得诺贝尔奖是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努力的目标。获奖是偶然的,但获奖的社会效果如此之大,却让人大吃一惊。” 

      关于他为什么能获奖,野依的好朋友在贺信里有过这样的评价:你有像美洲虎一样锐利的眼光,能够很好地抓住目标;你有非常努力的坚持不断的工作精神,又有大胆而又细心的设计。 

      眼光锐利、不懈努力,可以说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一个共同特点。 

      手性催化研究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几十年里,发现这一个反应方法,光申请专利就达144项。“手性”,意即手征性,是指化合物分子或者分子中某些基团的构型,可以排列成像左手和右手不能重叠的那样两种形态。大部分的人工合成药物,通常都是“左手和右手各占一半”。在人体内起作用的也许仅是其中的一半,而另一半少有或没有药理活性,甚至还有强毒副作用。 

      药物的这种毒副作用,让科学家绞尽脑汁。为了兴利除弊,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