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杨雄里院士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连续几年空缺,是我国科研水平真实准确的反映。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新一轮评审日前结束,这两个奖项连续三年空缺的一等奖今年是否依然无人折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多次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的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杨雄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国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从总体上来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以他比较了解的生命科学而言,也只能说是在几个点上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而在开创性和系统性方面还有明显不足。如果科研工作者满足于目前的成果,沾沾自喜地奢谈什么国际领先水平,那么这两个奖项的一等奖将可能长期空缺。
杨雄里坦率地说,生命科学界多年没有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不难理解。按照规定,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必须是“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而所谓的重大发现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科技发明奖的条件也大体类似,而一等奖在“重大发现”的界定上要求更加严格。目前,完全符合这些条件的科研成果可说是凤毛麟角,因此一等奖连续三年空缺,应该说是我国自然科学研究水平真实而准确的反映。
之所以出 < 1 > < 2 >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