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技发展将使物种进化由天择转向人择
  • 中科院院士陈竺解析生物芯片
  • 你的大脑开发得怎么样
  • 我戳穿了皇帝的新装
  • 中国院士点破隐形飞机
  • 电磁辐射究竟有多可怕
  • 标签,会使转基因食品无味
  • 专家建议慎饮功能饮料
  •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了吗
  • 保护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很重要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普杂文

    今年我国为何北旱南涝?

    。20世纪70年代是我国周期性降水的转折点,以前北方降水比较多,南方降水比较少。70年代后倒过来了,北方的降水逐渐减少,南方降水逐渐增多。降水的一个变化周期是30年左右,未来几年北方的干旱少雨状态仍然会出现。

      中国气象局教授章淹认为,目前南方多降水主要是因为“降雨带长时间停留在南方,没有摆到北方来”。经过研究她还发现最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整体环境下,我国的降水与干旱的变率在增大,“这就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和降水,某些地区连续干旱对当地工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甚至会影响到南水北调。”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共同主席、原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丁一汇研究员认为,目前正在岭南珠江流域一带的季风应该在6月中旬北移长江流域,大约两周后北推到黄河流域以北的华北、东北。换言之,雨带将随着季节的转换而逐步由南向北推移。季风由南而北循序推移是常规,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季风的强弱以及推进速度则发生了变化。如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就是季风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不走。造成华北、东北旱情加强也是“季风”惹的祸。由于季风偏爱长江流域,自1999年来,我国北方大片地区降雨量明显减少。丁研究员说,缓解北方旱情,还得企盼季风来解围。但据有关气象专家的分析,今年季风恋南厌北的情况依然有发生可能,所以南防涝、北抗旱还得有所准备。

      丁研究员说,“南水北调”是解决北方干旱的最强有力的措施。此外,现代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如人工降雨、涝旱作物的交替耕作,以至于各家各户的“储雨设施”等都是战胜旱灾的法宝。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