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005年10月7日电 我国科学家经过5年多努力,终于批量制备出平均粒径小于3纳米的二氧化钛溶胶体,从而成为迄今全球已知“直径”最小的产品化光触媒材料。
由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由广州门德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这一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催化性能好、适宜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具有净化空气、抗菌防霉、除臭、自洁防污、防紫外线等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光触媒材料是一种新兴多用途材料,具有分解有害物质和灭菌的双重功效,性能上十分安全、稳定。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光触媒材料也逐渐走进百姓家庭。但是,国内大多数光触媒材料制备技术都是从日本、韩国等引进,生产成本高昂,生产规模不大,只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大中城市中少量应用。
科研人员运用低温冷冻成晶、超临界反应、喷雾微*干燥法等工艺技术,以四氯化钛为主要原料,实现了量子光触媒材料的批量生产。
光触媒的粒径,直接决定了光催化效率、附着力等性能。目前国内外商业化的光触媒产品的粒子均在6纳米以上。香港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等进行的检测结果表明,量子光触媒材料的平均粒径在2至3纳米之间,在无日光直接照射的室内可产生氧负离子、自由基,对有机物具有明显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对菌毒、病毒具有明显的杀除作用。日光灯作用下对甲醛、苯、氨的36小时降解率分别达到了93.0%、91.9%和93.4%,清除室内污染物的效果良好。在不久前举行的国际光触媒材料专业展览会上,这一新材料一经亮相,即引起各界的关注。
以量子光触媒材料为基础,科学家还研制出液相捕集型空气净化装置、空调用金属网膜、除油烟气味装置、防紫外线布料、自清洁布料等一系列衍生新产品。据悉,科学家目前正在积极进行技术推广,以早日将实验室技术推向市场,进入更多的百姓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