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外物体撞击说是基于撞击坑和铱异常的研究而提出来的。
早在原始的天文望远镜时代就观察到月球表面遍布大大小小的环形坑,并认为是流星撞击的结果。人造卫星上天后的首要发现是类地行星及其表面“弹痕累累”,如金星表面有160个撞击坑,最大者直径超过150公里。对天王星及其卫星的调查得到了相同的结果,其中间的大卫星米兰达的表面已被撞击破坏和再生过多次。1969年,阿波罗Ⅱ号发回了从24万英里外看到的地球照片,太阳系家族中普通的一个蓝-白色小球,难道它的命运会与人不同吗?
地球上最早发现的撞击坑位于亚利桑那州,高速撞击体(撞击时的速度为每秒4.27公里)到达地表时发生*,形成撞击坑和显微球粒,撞击坑内异常高的压力和温度下形成柯石英、超石英、焦石英等矿物。至1994年,已确认了139处撞击坑(或撞击构造),遍布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最大的坑在南非,直径70公里,次为津巴布韦,直径20公里,它们都是单坑。阿拉伯大沙漠中的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