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排放与土地污染
  • 排放与酸雨
  • 排放与温室效应
  • 排放与臭氧空洞
  • 臭氧层被破坏发现和国际保护行动表时间表
  • 排放与海洋污染
  • 常见12种大气污染物的人为排放源
  • 常见12种大气污染物的危害
  • 排放与水污染
  • 常见的8类水体污染物的来源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博览

    排放与环境激素

    被环境激素扰乱有关。环境激素的污染成为了当今影响地球物种生存的严重问题环境激素的来源  环境激素直接或间接地隐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多种物质里。 典型的一类被叫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POP)。这类物质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具有环境激素作用。它们最具代表性的是:滴滴涕(DDT)类杀虫剂和除草剂物质,多氯联苯(PCB)类绝缘材料和塑料物质,二恶英等垃圾焚烧产生的物质,激素类医用药物。这些物质长期与人类和动物接触,会渐渐引起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出现多种异常。  消除环境激素污染-世界面临的难题  要消除环境中的激素类物质是一个大难题。2000年,全世界120多个国家共同讨论了禁用多氯联苯、滴滴涕等12种POP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问题。这些物质已被人类使用多年,有毒,难以分解,而且污染面已很广。有些污染物已在极地动物体内发现,比如,科学家在北极熊的脂肪中发现了类似滴滴涕和多氯联苯的化学物质。要控制环境激素的继续污染,需要世界各国采取共同一致的禁用行动。2001年,全世界12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签署了《斯德哥尔摩公约》。公约规定:签约国家将在25年之内停止或限制使用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它们包括8种杀虫剂和4种工业化合物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有:艾氏剂、氯丹、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芬、滴滴涕、六氯代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呋喃。但由于各国经济水平和公众知识程度的极大差别,各国是否能真正实现承诺,还需要逾越多种障碍。  图示:   图1:畸变青蛙图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