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化程度高,农业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居全国首位,但人均供水量只有370立方米/年,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能源基地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基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造成我国地下水资源紧缺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需水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是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应该和水资源条件相适应,但在很多情况下,过于强调需要而轻视或忽视水资源条件,缺乏对水资源统一规划和全面管理,造成供需矛盾加剧,引起水资源缺口加大。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是地下水资源的最大用户。80%的水用于灌溉,但由于大多采用大水漫灌,有效利用率平均只有30-40%左右,浪费严重。另外工业用水浪费也很大,产品的单位耗水量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城市用水中约有1/3由于利用和管理不当而浪费掉!水资源污染严重,使紧缺的水资源更加紧缺。
正因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所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立足于我国实际水情,有的放矢。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建立“节水型”的经济、社会作为我国建设的战略方针,认真执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以节水为主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水资源缺乏的困境;其次,还要实行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地下水资源持续使用,同时又能做到保护地质环境的目的。城市发展和工业布局要注意保持与水资源相适应,实行“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市、经济规模”的规划政策。
水是人类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必不可少的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组成地质环境系统的重要因素。如果开采使用不当便可能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最常见的情况是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超量开采,轻者造成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不断扩大,重者引起开采区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区则可能发生海水入侵等地质灾害。如华北平原许多地区,60年代以前孔隙承压水是自流的,而70年代以来的大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达几十米甚至近百米,含水层大面积被疏干,地下水资源出现严重衰竭,造成许多供水井或水源地的报废。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伴随地下水位下降,土层不断压缩与固结以致发生地面沉降。我国的上海、天津、宁波、苏州、无锡、西安、太原等30多个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是一种地质灾害,它涉及到相当大的范围,如上海市地面沉降的面积达850Km2,常州市达200Km2,无锡市达100Km2,汉沽达1000Km2。目前地面沉降已经严重的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它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使地面高程累进损失,导致水位测量高程基准网失效; 2) 导致建筑物下沉开裂破坏,地下管网断裂; 3) 在沿海地区加大了海水入侵和内涝积水的危害; 4) 使河道淤积,大大的降低了河道的泄洪与抗洪能力; 5) 使桥基下沉失稳,桥梁净空减小,降低了通航能力,影响交通运输; 6) 毁坏良田和基础设施,如塘沽新港码头标高由于地面沉降而降低,在1985年的风暴潮中,码头全部上水,仓库大部进水,造成上亿元的经济损失;上海市由于地面沉降花费数亿元资金用于加高防洪堤,改建桥梁,翻修地下管道,垫高路面等。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