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士发明的音乐记谱法 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没有记录,而只是被音乐爱好者凭记忆演唱和演奏,音乐曲调在流传过程中慢慢地就变了样,人们急需一种能记录音乐的方法,使曲调总能按照原作的样式演唱或演奏。这种记录音乐的方法就叫做记谱法。 现在世界上广泛使用的这套记港法历经了从9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几个世纪的发展变化。 这套记谱法创始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教堂和修道院。教堂的许多礼拜活动都离不开歌唱,教徒们原本是凭记忆来唱的。 到了9世纪末,人们开始在礼拜书中的歌词上划上一些点儿、道道和波纹线。这种符号被称作“纽玛”,它表示旋律的走向,但这些符号还很不明确。大约在公元900年时,乐谱变得稍微容易认读了。这时人们把纽玛记在一条红色水平线的上方或下方,以表示歌唱音调的高低。 最早的谱表出现于10世纪。意大利音乐理论家、修道土季多发明的谱表只有四条线,系以谱号和颜色记录音乐,并利用在几条互相平行的根线之间的不同位置上的音节来表示声音的高低。 13、14世纪时,人们发明了一种能表示各种音符时值长短的记港法,音符有了新的形状,他们还根据某些音符的长短给它们加上了符尾。 17世纪以前,话表的线数一直在4至6之间变化。到了17世纪,音符记号变成了圆形,此后的记谱法就开始像现在的五线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