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成功在室温下操纵单个溴原子在铜表面上移,使用纳米机械制造技术向前迈进了一步. 牛津大学的约翰.佩西卡等人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是使用一种名为隧道扫描显微镜(STM)装置做到这一点的。 隧道扫描显微镜一般有竽在原子水平上观察物质,其核心部分装有一根钨制的探针,针头仅有几个原子那么宽。探针与被观测的样品并不接触,而是在其上方来回扫描。这些针头和样品之间产生微弱电压,把样品中的电子拉向针头。 当距离足够近、"拉力"足够强时,电子就会在奇妙的量子疚的作用下从样品中消失,仿佛穿过一个无形的隧道,在针头上重现,这被称为隧道效应。通过观察这些电子运动产生的微电流,就能得到样品表面的图像。 当隧道效应电流较强时,样品中的原子会被撕下来,通过针头移动到别处。如果对这种现象善加利用,就能对单个原子进行操作,将它们逐个按特定结构“组装”成纳米机械。 但对探针进行精确操作十分困难。佩西卡等人尝试在室温下移动铜样品表面上的溴原子。此时溴原子与铜样品紧密结合,需要产生更强的电流才能挪动它们。此外,分子热运动效应使探针不稳定,不断地晃来晃去。 研究人员设计出一个巧妙的办法:令探针不断迅速振动,幅度为原子宽度的几倍,从而克服了探针本身的晃动造成的影响。经过几次振动,探针就能准确地捕捉到原子并把它移动目标位置上。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