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物理学家
李政道(Lee,Tsung-Dao) 中国-美国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中国上海。 李政道早年在中国昆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他尚未毕业,便随一位美国。由于只有芝加大学许可(其它大学都不许可)未毕业的学生攻读博士学位,李政道便进入芝加哥大学,在特勒的指导下学习,并在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 在芝加哥大学,他见到了在昆明早已相识的同胞杨振宁。后来,李政道到加利福尼亚工作。1951年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又和杨振宁相遇。虽然1953年李政道到哥伦比亚大学,但他俩继续保持联系,每周见面一次。 他俩一起研究K介子的奇异现象(发现于五十年代初期,是盖尔曼所研究的所娱乐“奇异粒子”之一),似乎K介子要按两种不同的方式衰变。这两种衰帝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以致有人认为有两种不同的K 介子。可是,除开衰变方式的不同外,在其它方面,所有的K 介子又是相同的。 从1927年维格纳导出宇称的数学模式起,人们就一直认为存在着所谓的“宇称守恒”。这等于于,宇宙没有左右的区别。如果你走进一个镶有镜子的屋子里---这里左和右相互对调---自然规则仍将保持不变。你将没有方法确定那一个是实在的,那一个是镜子中的。 K 介子的两种衰变就涉及这个问题,好象一类K 介子,而宇称守恒的确是不成立的。如果左右之间有区分,真实和镜象确实不同,那末就可以解释两种衰变了,至少在包含有奇异粒子和中微子的“弱相互作用”中是这样的。 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提出了这个结论,不出几个月,他们的一位朋友(也是中国血统),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是理论物理学家---设计并完成了一个实验,证明在弱相互作用里,宇称的确不守恒。 这个突破象给物理学界投下一颗炸弹。甚至象泡利等曾以同样的勇气提出过中微子的许多人也难于马上接受这个新概念。虽然如此,这个真理还是迅速和广泛地得到确认。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血统的科学家。 宇称守恒的打破,使得人们确立了新的更好的观点。对中微子便是如此。这是由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的,朗道也独立地提出了这一点。 1960年,李政道回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