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天文学家
苏颂(1020---1101)中国北宋时期天文学家。他的一部科学名著《新仪象法要》是在绍盛年间(1094---1097年)写成的。这部著作反映了我国在11世纪时期天文学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先进水平。全书分3卷,上卷介绍一种天文仪器---浑仪的设计;中卷介绍浑象的设计;下卷介绍水运仪象台的机械制造技术。水运仪象台是世界上首创的水动天文钟,有巧妙的机械装置,合乎钟表原理。苏颂带领一批青年人。吸收了汉、唐以来我国天文学的优秀成果,结合北宋时期民间丰富的机械制造技术,依靠集体力量,终于在元佑三年(1088年)完成了这一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这座水动天文钟,高约三丈五尺六寸五分(宋朝木矩尺,折合制为12米)。这是一座利用水轮为原动力带动仪器运转的自动化天文钟。它利用机械结构,把机械的运动保持恒定速度,与天体的运动相一致,仪器通过几组机械的转动,表达天体时空的运行,设计十分巧妙。为了使人们正确掌握一昼夜的不同时间,利用四种不同的打击乐器---钟、鼓、铃、钲,三种司辰服色---绯、紫、绿,158个木人和44个活臂木人,来表达时刻的变化。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1956年3月出版了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承认在7--14世纪之间,中国有制造天文钟的悠久的传统,并认为中国的天文钟 ,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1956年,我国科学规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召开自然科学史讨论会时,决定复原苏颂的这一天文钟。1958年完成了这一工作,从而提示了世界最早天文钟的原貌。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