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化学家
威廉森(Williamson,Alexander William) 英国化学家。1824年5月1日生于伦敦;1904年5月6日卒于萨里。 威廉森(他的父母是苏格兰人)儿时失去了一只手和一只眼。然而这算不了什么—一个聪明的头脑仍然留了下来。 威廉森在德国海德堡学医,中途对化学发生兴趣。由于格梅林的影响,他改学的化学。他在格雷姆教导下研读,最后在利比希领导下工作,1841年起在伦敦的大学学院任化学教授。 他开始对酒精和*进行一系列的艰苦研究,成功地弄清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利比希曾经发生过极大兴趣的问题)。 他证明:在酒精分子中,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及一个烃基结合;而在*中,氧是和两个烃基结合的。他开始按照不同的结构将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他的工作有助于弄清分子的本性和结构—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化学家当时对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设想(十几年后终于由坎尼扎罗和凯库勒予以澄清)。 根据酒精和*的反应,威廉森开始明白,一个反应是如何在两个方向上进行的(可逆反应)。这就是说,两种物质能进行反应,形成生成物;生成物本身又能反应,形成原来的物质。达到某一状态时,向前和向后的两个反应,在速率上势均力敌,因而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从总体上来说对时间而言总是不变的,这就是动态平衡,它是由威廉森首先清晰阐明的。 威廉森从经验角度提出的概念,正是十年后由古尔贝格和瓦格发表的质量作用定律的一个重要部分。二十年以后吉布斯在热力学的基础上给它以完整的理论证明。 1854年,威廉森解释了在制备*时需要用硫酸的理由,因为硫酸首先和酒精反应生成硫酸乙酯,硫酸乙酯再与余下的酒精反应生成*释放出硫酸。硫酸先和酒精结合然后再被放出,在反应的终点既不被消耗也不发生变化,但对反应又是必需的,其作用如同催化剂。这是人们第一次用生成中间化合物的观点解释催化作用。其后来凯利斯等人的工作表明,这个概念对于解释酶的作用极为重要。 威廉森首先制出混合醚—氧原子和两个不同的烃基连结,为此,在制备混和醚时所用的化学反应一直被叫做威廉合成法。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