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
爱丁顿(Eddington,Sir Arthur Stanley) 英国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1882年12月28日生于威斯特摩兰郡肯德尔;1944年11月22日卒于剑桥。 爱丁顿是公谊会教徒家庭出身,并且和道尔顿一样是坚定一辈子的公谊会教徒。他是神童,在剑桥以数学好而出名(怀特黑德是他在剑桥时的老师之一),1904年时是全班第一名。从1913年起,他是剑桥的天文学教授;1914年成为剑桥天文台台长。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没有服役,因为他是公谊会教徒,有资格拒服兵役。 爱丁顿对天文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对恒星内部的理论研究。太阳的(大概也是一般恒星的)密度比地球的低得多,人们有理由认为太阳里里外外都是气体。于是问题就变为:在恒星的巨大引力作用下,什么东西使这气体不收缩成坚实的一小团---有点象亚当斯刚发现的白矮星? 爱丁顿断定是热的扩张力和辐射压抵销了收缩的引力。既然恒星物质的压强随深度迅速增加,而抵销它的辐射压一定也增加,所以唯一可能发生的情形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二十年代初期爱丁顿就十分令人信服地证明,温度要求升高到使得太阳中心必须达到几百万度的数值。 这就使人们很难理解,一颗从旁经过的恒星如何能够灾变式地从太阳拉出物质而形成太阳系(象张伯林和金斯坚持说的那样)。也许可以想象物质在太阳表面的温度下收缩;但是来自太阳内部的物质,在那样的高温下(爱丁顿已证明)只能猛烈地膨胀成稀薄的气体。它永远不可能收缩成行星。 后十年当贝特研究出为太阳和其它恒星提供动力的核过程的时候,太阳内部几百万度的温度将证明是重要的。 爱丁顿进而指出,恒星的质量越大,它内部的压强越大,起抵销作用的温度和辐射压越大,结果这恒星越亮。就这样,1924年爱丁顿宣布了质量-光度定律。 这也就是说,恒星的质量增加,辐射压的扩张力也很快增加。质量大于十五个太阳质量时,辐射压的力量将大得把恒星炸开,这就是很大质量的恒星之所以不存在的原因。(从体积的角度年,诚然有极大的恒星,但它们是很稀薄的,质量不超过爱丁顿极限。有些恒星处于稳定的边缘就脉动起来,这些恒星就是造父变星。爱丁顿对这些造父变星的行为提出了的理论解释,在今天仍然说得过去)。 后来,钱德拉塞卡把辐射压的破坏力在恒星演化中赋予重要的作用。 爱丁顿和罗素、怀特黑德一样,都是意识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重要性的第一批科学家。他是1919年日全食的观测者之一,这次观测在检验爱因斯坦的理论方面能提供很多东西。不过,这次观测爱丁顿忙于换底片,以致他没有真正看到日食。 和金斯(爱丁顿对他始终怀有同行中的敌意)一样,爱丁顿是本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许多通俗天文学著作的作者,著名的有1933年出版的《膨胀宇宙》。爱丁顿把爱因斯坦介绍给整整一代年青人。1930年爱丁顿被授予爵位。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