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李远哲
  • 兀鲁伯
  • 巴纳德
  • 莫特尔森
  • 巴洪
  • 贝斯特
  • 阿蒙森
  • 古尔贝格
  • 哈塞尔
  • 蒂勒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朗福德<%=id%>

    物理学家
    朗福德(Rumford,Benjamin Thompson,Count)
    美国-英国物理学家。1753年3月26日生于马萨诸塞州沃本恩;1814年8月21日卒于法国的奥特伊尔(巴黎附近)。
    本杰明·汤普森(世称朗福德伯爵)比另一个本杰明---本杰明·富兰克林*早半个世纪出生,两人的出生地仅相隔两英里。
    他早年默默无闻,在萨利姆一家小店当学徒,1766年,他在制作焰火时发生的*中险些丧命。伤愈后回到波士顿,在另一家当店员;19岁上和一位比他大好多岁的有钱寡妇结婚,婚后同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朗福德(现为康科德)。假如不是独立战争爆发,一切都将平安如意。年青的汤普森在这场战争中站在英国王室一边。他甚至还暗中监视他的同胞,为英军效劳。
    当英军撤离波士顿时,汤普森随行(撇下了老婆孩子)。战争期间在英国的次要政府部门供职,后来当了一阵子英军中校,驻守在战事不断的殖民地。独立战争结束,殖民地人民赢得了独立,汤普森明白他将永远离乡背景,脱离祖国。
    在英国,汤普森依然本性难移。他接受贿赂,有出卖军事秘密给法国的嫌疑。1783年,在乔治三世的许可下,他遂去欧洲大陆闯荡,觉得这样做对他反而更安全些。
    他在欧洲邂逅巴伐利亚的选帝侯卡尔·西奥多,成了他的一名精明能干的官员。例如,他给慕尼黑的乞丐办了习艺院,让他们生产军装,结果既帮助了乞丐,又帮助了军队。他还将马铃薯和瓦特*的蒸汽机引进欧洲大陆。
    这位选帝侯在1790年封汤普森为伯爵以表示感谢。汤普森选定朗福德为自己的封号,是因为这是他妻子的出生地,而且他在朗福德附近有一份地产。在巴伐利亚供职期间,他渐渐对热的问题发生了兴趣。这是他为科学做出最重要的贡献。
    十九世纪,热被认为象燃素一样,是一种不可称量的流体。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却仍然认为热是一种能从一种物质流到另一种物质的流体,并称之为热质。
    可是朗福德却于1798在慕尼黑注意到,当用镗具钻削制造炮筒的青铜坯料时,金属坯料烫得象火一样,因而必须不断用水来冷却。传统的解释是,当金属被切削成刨花时,热质就从金属中逸出。但朗福德注意到,只要镗钻不停止,金属就不停地发热;如果把这些热都传给原金属,则足可以把它熔化。换句话说。从青铜逸出的热质,比它可能包含的热质还要多。事实上,如果镗具很钝,不能切削出刨花,热质却并不会因此而不从金属中流出;恰恰相反,金属件会变得比以前更热。
    朗福德的结论是,镗具的机械运动转化为热,因此热则是一种运动形式。这个观点被F.培根*、波义耳*及胡克*等人摸索了一个多世纪。而在这一点上,现在看来,他们和朗福德是正确的。
    朗福德还试图计算一定量的机械能所产生的热量。这样朗福德首次给出一个我们现在称为热功当量的数值。不过他的数值太高。半个世纪以后,焦耳*提供了正确值。
    由于朗福德性情傲慢,和大多数人都合不来,最后,特别是在选帝侯死后,在巴伐利亚变得不受欢迎。这一原因,加上拿破仑胜利的压力,使他觉得还是回英国的好。他于1799年回到英国。他的成果在英国获得承认,本人也进了皇家学会。同年朗福德对呈水和冰两种状态的水进行称量,用最精密的天平也测不出两者重量的变化。既然布拉克*曾经证明水凝固时失热而融化时得热,则可得出这一结论,即如果热质存在,它一定是没有重量的。燃素的失败命运使没有重量的流体统统遭到怀疑,这个实验便削弱了热质说。
    在科学事业资助人班克斯*爵士的鼓励下,朗福德于1799年创办了皇家学院,聘得如扬*和戴维*这样的年青人任讲师。朗福德起先有点怀疑戴维能否胜任,不过听了他的课后便解除了怀疑。而戴维确实是靠讲课出了名的。此外,戴维刚做完一些实验,并得出与朗福德相同的结论。戴维使冰受机械磨擦,并将整个装置保持在冰点以下一度。按照传统的观点,整个装置没有足够的热质去融冰,可是冰却融化了。戴维断定,机械运动转化成了热。这个实验当然不会使朗福德对戴维产生什么坏印象。(科学编年史家们却怀疑这个实验是否能产生戴维所述的效果,但戴维相信此实验有效,并在他发表的第一篇文章里介绍了实验结果。)
    总之,不论是朗福德的实验,还是戴维的实验,都不能令物理学家们信服。热质说因为似乎被普雷沃*的研究工作所证实,并且得到贝托莱*这样的人的有力支持,所以又继续存在了半个世纪,直到麦克斯韦*才把它永远打倒。
    虽然英法两国当时正处于交战状态,法国甚至以入侵相威胁,朗福德还是于1804年到了巴黎。(看起来,当时的*形势又有所缓和。他在巴黎第二次和已故的拉瓦锡作对---在提出反驳拉瓦锡的热质说的根据以后,他(前妻已死)又娶了拉瓦锡的遗孀(她有钱,并因殉国难的前夫而颇有名气)。这个晚年婚姻---朗福德五十出头,她将近五十岁---并不幸福,婚后第二天就发生争吵。四年后,他们便分居。朗福德是如此无情刻薄,以致私下说她这个人太难相处,拉瓦锡上了断头台,倒还比和她在一起舒服些。然而很明显,朗福德本人也不怎么可爱。
    1811年,他前妻生的美国女儿回到了他身边,照料他的晚年。
    顺便提一句,尽管朗福德的性格中有种种令人讨厌的东西,却还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他深信,首先使人们幸福是使他们以后变得有道德的一种方法(而不象宗教长期以来枉费徒劳地所鼓吹的所谓先有德后有福)。所以他也象富兰克林*一样,拒绝为其发明取得专利;这些发明包括双式锅炉、滴式咖啡壶和一种厨房炉灶。他最后还试图同美国和解。虽然他流落异国,病死他乡,却将大部分产业捐给了美国,还给哈佛大学提供了设立一名科学教授的捐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