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莫伊尔德
  • 莫伊森布鲁克
  • 塞曼
  • 列文虎克
  • 鲁兹布姆
  • 廷伯根
  • 西尔维尤斯
  • 英根豪茨
  • 斯蒂文
  • 斯内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洛伦兹<%=id%>

    物理学家
    洛伦兹(Lorentz Hendrik Antoon)
    荷兰物理学家。1853年7月18日生于阿纳姆,1928年2月4日卒于哈勒姆。
    洛伦姆兹在莱顿大学求学,1875年以最优异的学业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三年后回校任理论物理学教授,一直到去世。
    洛伦兹的博士论文论述了电磁辐射理论,这个理论,麦克斯韦在十多年前曾提过。洛伦兹考虑了光的反射和折射方式,这正是麦克斯韦的研究中美中不足之处,因此,洛伦兹提高了这一理论。洛伦兹接着对麦克斯韦研究成果的含义作进一步的探索。
    按照麦克斯韦的看法,电磁辐射是由电荷的振荡产生的。赫兹证明这对无线电波来说是正确的,他在1887年通过使电荷振荡的办法产生了无线电波。但是,如果光象无线电波那样也是电磁辐射,那么进行振荡的电荷又在那儿呢?
    到了1890年,人们看出电流很可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由此洛伦兹设想,物质的原子也可能是由带电粒子组成的。(阿里纽斯刚刚提出的关于电离问题的理论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洛伦兹于是提出,正是原子内部振荡着的带电粒子产生了可见光。(诚然,玻尔和薛定谔等人的理论研究,使这种振荡粒子的图景变得更加虚玄莫测,难于名状。)
    如果这种提法是对的,那么将光置于一个强磁场内,就应当影响所发射光的振荡性质,因而也影响光的波长。1896年,洛伦兹的一个学生塞曼用这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后来,J.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贝克勒耳发现了放射性,这就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理由认为原子结构中的确含有带电粒子。到了1902年,看来对此不再有疑问了,由此,洛伦兹和塞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洛伦兹还研究了迈克耳孙和莫利所做实验的否定性实验,得出了和菲茨杰拉德相同的结论,他也假定长度随运动而收缩,又进而认为象电子这样的带电粒子,其质量与其体积有关;体积越小,质量越大。因为在电子快速运动时,洛伦兹-菲茨杰拉德收缩减小了电子的体积,电子运动得越快,电子体积缩得越小,也就是说,电子运动得越快,电子体积缩得越小,也就是说,电子的质量必然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速度达到161,000英里/秒时,根据洛伦兹公式,电子的质量是其“静止质量”的二倍,而在186,282英里/秒的光速时,由于体积为零,质量则为无穷大。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光在真空内的速度是一切物体运动速度的上限。
    到1900年,对高速亚原子粒子进行的质量测量,确实证明了质量随速度而变化的洛伦兹力方程是完全正确的。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根据这个理论可以推导出洛伦兹-菲茨杰拉德收缩,并能证明洛伦兹于关于质量随速度增加而增大的结论不仅适用于带电粒子,而且适用于带电的和不带电的一切物体。
    洛伦兹晚年颇为能干地督办荷兰一项雄心勃勃的围海造田工程一一拦截须德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