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比奥
  • 布兰沙尔
  • 布丰
  • 布盖
  • 布甘维尔
  • 比内
  • 比沙
  • 泊松
  • 贝特朗
  • 贝特洛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贝克勒耳<%=id%>

    物理学家
    贝克勒耳(Becpuerel,Autoine Henri)
    法国物理学家。1852年12月5日生于巴黎;1908年8月25日卒于内卢瓦尔的勒克瓦西。
    贝克勒耳出身于物理世家。他祖父曾在拿破仑麾下服役,滑铁卢战役之后参加科学之战,曾促进了电化学的创立。他父亲A.E.贝克勒耳特别感兴趣的是荧光和磷光,即物质以一种波长吸收光而以另一波长放出光的现象。(当不可见的紫外线照射在矿物质上而使之发出特殊的柔和可见辉光时,荧光现象尤其使人惊奇不已。)
    贝克勒耳本人于1888年获得博士学位,于1892年继父亲和祖父之后在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院任职。他继续他父亲的研究,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某种极为重要的事物,结果一举打破了十九世纪的原子结构观。
    伦琴发现的X射线几乎引起欧洲每个物理学家的兴趣,也同样引起了贝克勒耳的兴趣。贝克勒耳根据自己的专长来考虑这个发现,推想是否有什么荧光材料能放出X射线来(伦琴毕竟是通过荧光材料所产生的荧光而发现X射线的)。
    1896年2月,贝克勒耳将感光片包在黑纸内,放在阳光下,再把荧光物质的晶体压在上面。他的推想是:要是阳光能使荧光产生,而荧光中含有X射线,那么这种X射线就会穿透黑纸;而一般的光,甚至紫外线,都不能穿透黑纸。(这种穿透能力正是X射线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特性。)贝克勒耳用了他父亲特别感兴趣的一种化学品硫酸双氧铀钾,这是一种含有铀原子的化合物,贝克勒耳放在包着感光片的纸包上的正是这种荧光材料。
    果然为,底片冲洗出来后,他发现了上面有了蒙翳。这证明放射线穿透了黑纸,于是贝克勒耳断定荧光确实放出X射线。
    后来接连数日阴天,贝克勒耳无法继续做实验。到了三月一日,他焦急得再也按捺不住了:抽屉里有一块整整齐齐包好的底片,上面放着荧光晶体,可就是无事可做!最后,他不肯再等下去,就决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底片冲出来看看,虽说晶体有好几天没有暴露在阳光下,但也许还是可能残存一点荧光,从而使底片出现微弱蒙翳的。
    使他感到惊奇的是,胶卷上出现很多的蒙翳。化合物放出的辐射—且不论其本质为何—与阳光无关,也与荧光无关。贝克勒耳把太阳丢在一边,而开始研究辐射,发现它很象X射线,因为它能穿透物体,还能电离空气。这种化合物放出的辐射线连续不断,永无止息,射向各方。1898年,居里夫人给这种现象取名为放射性,这个名字沿用至今。铀的辐射线一度被称为贝克勒耳射线,这个名称也是居里夫人提出的。
    到了1899年,贝克勒耳注意到磁场能使辐射线改变方向,因此至少有部分辐射线是由带电微粒组成的。1900年,他断定带负电的那部分辐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的,其性质与J.J.汤姆孙所发现的构成阴极射线的电子是一样的。
    铀的化合物中唯一能辐射电子的部位是来自铀原子内部(贝克勒耳于1901年弄清铀原子内部是化合物发出辐射的部分)。这一发现第一次表明,原子不是一个无特征的球体,它具有某种内部结构并可能含有电子。
    由于贝克勒耳的这一发现,1903年他和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