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化学家
伊帕切夫(Ipatieff,Vladimir Nikolaevich) 俄国-美国化学家。1867年11月21日生于俄国莫斯科;1952年11月29日卒于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伊帕切夫是一位建筑师的儿子。他父亲打算让他在军队中谋生,因此把他送进一所军事学校。那儿的化学课程相当浅陋,但是伊帕切夫却从门捷列夫的化学教科书中颇获教益。1887年伊帕切夫在军队中当了一名军官。1889年通过一次选拔考试考进了米哈依尔炮兵学院,从而得以在较好的条件下继续他的化学课程。后来他就在这所学院讲授化学。 1897年他获准赴德,在慕尼黑就学于拜耳,并与冈伯格及威尔塔特同宿一屋。冈伯格生于俄国,会讲俄语,这对伊帕切夫无疑是一大方便。在慕尼黑,这位年轻的俄国人测定出一种碳氢化合物的研究领域中去了,而且成为他一生的爱好。 他在法国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炸药(他毕竟是个炮兵),1899年成为米哈依尔炮兵学院研究化学和炸药方面的教授。1900年,他作出他的伟大发现,即在高温下发生的有机反应中,如改变反应所接触到的物质的性质,则反应的进程会受到影响。直到那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在高温下,有机分子会破成乱七八糟的大小不一的碎片。而伊帕切夫却去研究如何控制它们。经过几年的研究,他掌握了不同的催化剂的效果和不同反应的细节。尽管伊帕切夫并没有正式的学术资历,他的研究使他于1908年获得了圣彼得堡大学哲学博士的学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打断了他的研究。战争期间他负责重要的行政工作,协调俄国的化学工业。因是之故,革命者对他颇抱怀疑。但是他的天才对任何政府都是需要的。他继续为苏维埃工作,希望为重建经战争浩动的俄国作出贡献,希望于俄国实现其工业化的强烈愿望有所帮助。但伊帕切夫并不同情*主义。二十年代末,他开始为自己的安全感到恐惧不安。1930年到柏林参加一次国际化学会议期间,他得到邀他到美国工作的请约后,决定不再回到苏联。 在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他开始了他生活中的第三阶段。事实再次证明,这一段生活是富有成果的。在给芝加哥环球石油制品公司工作时,他把他的高温催化法应用到革新旧有的烃混合物的生产上。 这是一椿意义重大的事情。例如汽油这种烃混合物是汽车的动力源,由于亨利·福特的功劳,它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为让汽油在发动机中工作得最有效,它必须均匀而稳定地燃烧。过速的燃烧会招致有害和耗能的爆震。汽油混合物引起的爆震越少,它的“辛烷值”就越高。伊帕切夫说明劣质汽油如何才能转变为“辛烷值高”的优质汽油。在抗爆震的战役中唯一堪与伊帕切夫的成就相媲美的胜利是米奇利的四乙铅。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用于飞机上的航空汽油,这一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他死后十天(他刚刚度过他八十五岁寿辰不久)他的妻子也去世了。他们结婚六十年。 1931年他被控叛国而被从苏联科学院除名,但1965年宣布平反并给他恢复名誉。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