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物理学家
克劳修斯(Clausius,Rudolf Julius Emmanuel) 德国物理学家。1822年1月2日生于波美拉尼亚的科斯林(现为波兰的科沙林);1888年8月24日卒于波恩。 克劳修斯就学于柏林大学,1848年在哈雷获得博士学位。他是位理论物理学家。他的成名主要不是由于做实验,而是由于他将数学应用于形成理论,以解释其他人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他为创立气体的分子运动论做过贡献,这一工作由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最后完成。克劳修斯还提出了有关电流通过溶液的理论,首先提出电可能把溶液分子分开(离解)成为带电微粒。这种见解当时并没有人接受,而在一代人以后才由阿里纽斯不无困难地使人们接受了这种看法。 克劳修斯的最丰硕的研究成果是1850年取得的,内容是关于建议能量的不断退降问题。对这个问题。卡诺和开尔文都发表过见解。克劳修斯发现,如果取一个系统的热含量和该系统的绝对温度之比,该比值在封闭系统中发生的任何过程中总会增大(封闭系统即既不对外界失去的能量也不从外界得到能量的系统)。在理想效率时—当然这种效率在现实中是永远实现不了的,此比值就保持不变,它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减小。 克劳修斯最后(1865年)把这个比值称为“熵”,这样命名并无明白的词源学理由。1850年,他在柏林当教授,在与柏林科学院的通信中说熵总是增大,永不减小。 这相当于开尔文的能量退降概念。熵是对能量可以转化成功的程度的量度;熵越大,能转化的能量就越少。克劳修斯对此的一切表达极其清楚,以至人们往往把他当作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发现人。熵的这种必然增大的原理,是对能量互相转换的概括,其重要性仅仅次于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十分奇怪的是,克劳修斯竟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初亥姆霍兹宣布第一定律时,参加了对它的攻击)。 实践中唯一真正封闭的系统是整个宇宙,因此对宇宙就产生这样的想象:在宇宙中熵稳步增大,可转化成功的能量稳步减少。最后,这种能量退降将会结束,熵就达到最大值,宇宙就会达到完全的热平衡,从此一成不变,这也就是说,不再有热流动,不再有变化,不再有时间。 这种万物之末日的戏剧性景象被称为“宇宙热寂”。它简直是从科学角度再次提出了对上帝的最后审判。现在,他的正确性已不如一个世纪以前了。虽然热力学定律还一如既往那样立之有据,但是在地球这个宇宙中的一个小范围内推导出的这些定律,是否定然适用于整个宇宙,宇宙论学者已不那么肯定了。因而,对于热寂问题,最好还是暂时休庭,不作审理。 1869年,克劳修斯成为波恩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他任此职一直到去世。1870年,他组织了一个波恩学生志愿救护队,参加普法战争。科学家丧失国际觉悟,参予欧洲正在抬头的民族主义,这便是一例。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