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赫尔茨贝格
  • 赫兹
  • 海威留斯
  • 亥姆霍兹
  • 汉勒
  • 哈恩
  • 哈特曼
  • 华伯
  • 赫兹
  • 黑尔里格尔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海森伯<%=id%>

    物理学家
    海森伯(Heisenberg,Werner Karl)
    德国物理学家。1901年12月5日生于维尔茨堡;1976年2月1日卒于慕尼黑。
    海森伯的父亲是学文出身,后来成为教授,专门研究东罗马帝国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海森伯正值少年,但他跟一般循规蹈矩的小学究们大不一样,曾在慕尼黑街上与*主义者多次欧斗。以后,他又热衷于登山运动。尽管如此,他最强烈的兴趣还是在科学方面。
    在慕尼黑大学,他在索末菲的指导下学习,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他在戈丁根作玻恩的助手,又去哥本哈根,在玻尔的指导下工作。
    他与玻尔和索末菲一起工作过,自然不会对玻尔-索末菲原子不感兴趣;其他物理学家--如德布罗意和薛定谔--自然也是这样。他们把电子作为波而不当作简单的粒子来处理,以描绘出比玻尔原子更精妙的原子模型。
    可是海森伯放弃了给原子以具体描绘的一切尝试。他相信人们只应当观察到的现象为依据,而不要沉溺于想象原子的什么“本来形象”。因此,他是沿着半世纪前马赫的思想前进的。
    玻尔和一些科学家设想的原子模型是为了解释光谱线的位置而提出来的,那么,为什么不从那些谱线着手找出能说明这些谱线的数学关系呢?1927年,为逃避枯草热病,海森伯到北海的一个小岛上度假。这时,他便做了这件工作。在玻恩的帮助下,他使用矩阵代数,开创了一个称之为矩阵力学的体系。矩阵力学涉及由一些量组成的阵列,这些阵列经过适当的运算,就能给出光谱线的波长。他的矩阵力学和薛定谔的波动力学是等价的(这是诺伊曼后来证明的)。不过,虽则薛定谔波动力学迟发表几个月,但它多少还形象化一些,因此物理学家们更习惯于使用它。
    海森伯对核理论的研究,使他预言氢分子有两种状态:正氢---其中两个原子的核依同一方向自旋转。仲氢---两个原子的核沿相反方向自旋。这一预言在1929年被证实了。他的理论有助于后来设想出减低液态氢蒸发率的方法。过了一代人的时间,当需要大量液态氢作为火箭燃料的时候,这个理论便显示了它的重要性。
    1927年,海森伯宣布了更加惊人的测不准原理,宣称人们不可能同时准确地确定任一个物体的位置与动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其中一个量测定得越准确,则另一个量就越不准确。将这两个测定值的测不准度相乘时,就近似等于普朗克常数。
    测不准原理削弱了因果律的作用。从泰勒斯和以沃尼亚哲学家时代以来,除了极少数科学哲学家以外,因果律一直是无人非难的,是当然的科学支柱。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破坏了决定论宇宙哲学。拉普拉斯一直认为,如果能知道每个粒子在某个瞬间的位置和速度,则宇宙的整个历史---从过去到将来---都可以计算出来,而如今,问题恰恰在于任一瞬间的这两个信息不能同时被知道。甚至革命的思想家爱因斯坦也对观察宇宙的这种新眼光感到不安。海森伯因提出测不准原理,荣获了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后,海森伯立即指出,从理论观点看来,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这远较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已被人们相信了十多年)的观点令人信服。同时他还认为,质子和中子依靠交换力而聚合在原子核的狭小的空间中。至于交换力是怎么回事,则是汤川秀树后来解决的。
    海森伯是能够在纳粹手下工作的绝无仅有的第一流科学家,他甚至接受了他们给予的高级职位,当然应当说明一下,拒绝他们给予的地位也许等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森伯负责德国的原子弹研究工作。未等成功,战争就结束了。海森伯是普朗克研究所所长。战后,他迁到联邦德国,任设在格廷根的普朗克物理研究所所长。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