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化学家
哈伯(Haber,Fritz) 德国化学家。1868年12月9日生于西里西亚(现波兰的弗罗茨瓦夫省)布雷斯劳;1934年1月29日卒于瑞士巴塞尔。 哈伯在他父亲的商行里工作的尝试失败后,象埃米尔·费希尔一样,他发现自己更喜欢的是化学。他在柏林大学霍夫曼的指导下攻读化学,终于取得了该领域中的博士学衔。1898年受聘为柏林附近的达莱姆大学教授。 奥斯瓦尔德和阿里纽斯等人创立的相当时新的物理化学对他颇有吸引力。他果真研究起电化学来了。1909年他设计了一种现在普遍得到应用的玻璃电极,用它来检测通过一片薄玻璃的电压以测定溶液的酸度。这是用于快速测定被索伦森在同一年称之为pH值的最普通而又最方便的方法。 哈伯对于象本生灯那样的火焰中的化学过程也很感兴趣。(他所受到的教育有一部分是在本生的指导下获得的。)他的盛名正是来自他对加热条件下气体反应的研究。 二十世纪初化学家们所面临的突出的问题之一是如何为大规模利用大气氮找到一条实用的途径。氮化合物是肥料和炸药所必不可少的。但是这种化合物的质量最优规模最大的来源是远离世界工业中心的智利北部沙漠中的硝酸盐矿层。可是全世界无论哪儿、廉价地把单体的氮转化为化合物的形式,那么,氮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二十世纪的最初几年,哈伯研究了在加压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让氮和氢化合生成氨的方法。如果成功,那么氨是易于被转化为肥料或炸药的。至1908年,哈伯确信他已有了一定的成就,而且他的研究已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他于1911年就任威廉物理化学与电化学研究所所长是当之无愧的。 博施将哈伯的方法发展成为一种实用的固氮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固氮法竟为德军所利用。英国海军曾切断全部的硝酸盐进口。当时认为如果德国硝酸盐的唯一来源是依靠进口的话,那么德国到1916年将会耗尽它的炸药而被迫投降。但是大气却是听任德国的处理的德皇的战争机器仗恃着哈伯提供的办法,从未发生过*短缺,并且继续进行了两年多的残酷战斗。1918年虽然德军终于走向失败,但哈伯却因其研究的科学价值,而不是因其研究在战争中的用途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哈伯的方法不仅仅是对战争有用。贝吉乌斯应用哈伯的原理研究出一种将煤炭加以氢化处理以生成有用的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哈伯是一位极端爱国的(甚至是沙文主义的)德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一刻不停地钻研毒气战。1915年他指挥首次使用氯气;1917年又指挥首次使用毒性更大的芥子气。战后,他为帮助德国偿还巨额的战争赔款曾试图从海水中提取黄金,但没有成功。 1933年希特勒登台了,哈伯却面临意想不到的威胁。人们本来以为哈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挽救过德军,组织过他们的毒气战,为德国偿还战争赔款工作过许多年,应该被看成是德国的栋梁了吧。然而哈伯是犹太人,所以被迫离开了他的岗位。强迫他的人正是那些在第一次大战中把德国拖向失败的人,尽管哈伯竭尽了他的全力。这些人又在另一次更加糟糕得多的战争中把德国拖向更加悲惨得多的失败中去。 哈伯离乡背井到英国去了,但是他显然并不喜欢这块第一次大战时的宿敌的国土。他决定不在那儿过冬,于是出发前往意大利。但在离他热爱的----但并不领情的----祖国不过几英里远的巴塞尔便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与世长辞了。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