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天文学家
贝塞耳(Bessel,Friedrich Wilhelm) 德国天文学家。1784年7月22日生于普鲁士明登;1846年3月17日卒于普鲁士柯尼斯堡(现在的苏联加里宁格勒)。 贝塞耳开始以会计营生,但他自学天文学并很快干得很好。1804年贝塞耳二十岁时,重新计算哈雷慧星的轨道并把结果寄给奥尔勃斯*,他对此印象深刻并为这年青人在一天文台谋得了个职位。1810年时贝塞耳已经颇有名气,引起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注意,他委派贝塞耳主管柯尼斯堡天文台的建设。贝塞耳一直是这个天文台的台长,直到他死。 贝塞耳在詹姆斯.布雷德利*观测的基础上勤勉地工作,于1818年制成一份又新又好的星表,包括五万颗星---后来,被他的学生阿尔吉兰德*超过。贝塞耳对天文学的计算作了精心的改进,并且创造了一种包含贝塞耳函数(现仍沿用其名)的分析方法,可用来解决许多天文学或非天文学的问题。 他最著名的成就是他第一个实现了天文学家三个世纪梦想—测定一颗恒星的视差。他确定天鹅座61号这颗暗星(由早一代人皮亚齐*发现)。这颗星虽暗,贝塞耳仍旧认为它离地球非常近,因为它有很快的自行,事实上是当时已知最快的。在仔细观测了它同附近两个更暗(假定很远)的星比较的位置以后,他能够指出这恒星肯定有视差,不过是很小的。 从视差判断,天鹅座61号星原来约有56,000,000,000,000公里远。因为光线即使以它每秒约299,793公里的速度,一年内的行程还不到95,000亿公里,所以天鹅座61号星可以说离地球大约六光年(一个术语就这样出现在天文学中)。于是,宇宙的大小在人们的心目中大大扩展了。开普勒*毕竟猜想过整个恒星球也许有0.1光年远,而牛顿*敢把这个数字扩大到也许两个光年。 1838年贝塞耳宣布了他的发现,为哥白尼理论写完了最后的一笔;因为一颗恒星的视差象布雷德利发现的光行差那样,是地球在空间运动明显的证据。 视差的发现是“不设防的”。科学上常有这样的情形,使所有科学家长期束手无策的一个问题,被几个人几乎同时解决了。两个内,亨德森* 斯特鲁维*各自测量了一颗恒星的视差。到二十世纪中期,大约有六千颗恒星已被测定了视差;用这种方法测量的距离可达一百光年。 贝塞耳利用他自己设计的仪器---量日仪测量了天鹅座61号星的位移。这是他让夫琅和费*制作的。1844年他用这架仪器做出了一项近乎惊人的发现。他注意到天狼星和南河三(小犬座a)星有很小的位移,这些位移在性质上不是视差的,而象它们自行中的微小波动。贝塞耳认为这种现象是它们绕不可见伴星转动引起的。后来,克拉克*证明贝塞耳的理论是正确的。 贝塞耳的发现标志着,天文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太阳系---拉普拉斯*已经把它整顿得那样有条理,而且(看上去几乎)那样有了定局---转移到外面的恒星世界。可是,这并不表示太阳系已经被研究得详尽无遗了。施瓦贝*在贝塞耳死之前以一项关于太阳本身的值得注意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贝尔*甚至做了象绘制月面图那样平凡的工作。 而说实在的,贝塞耳生命的最后几年就是和太阳系有关系的。他着手研究海王星反常运动的问题,以及在海王星之外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的可能性。他计算的木星和土星的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精确。并且,他证明海王星运动的不规则性,用那两颗大行星的吸引解释不了。然而,他未能进一步搜索下去就死了;他死得太早,未能亲自看见勒威耶*和亚当斯*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