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神秘的X射线
  • 杨振宁眼中的爱因斯坦:一位孤独的科学家
  • 李政道:因为他,地球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
  • 颠覆经典物理学的巨人——爱因斯坦
  • 爱因斯坦对前人的继承与否定
  • 诺贝尔奖之奇闻轶事
  • 四代师生的创新
  • 智力不健全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 揭开血型的秘密
  • 像太阳系一样的原子模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中国人离诺贝尔奖已不太远了

    今世界对应用技术提出了无数的研究课题,教育、科研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虽然对于学生、专家学习研究是偏重基础还是偏重应用可因人而异,但从整个世界的发展看,应用研究的空间远比基础研究的空间广阔,需要的人才更多。

      学生提问:“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健康发展有什么现实意义?”杨振宇说,随着20世纪后半个世纪全世界的发展,各国都认识到科技对国防、经济有决定性影响,各国政府都设立了科技部,而很多国家在二战以前是没有科技部的。雷达和原子弹的出现对二战胜败发挥了决定性影响,对各国二战之后对科技的重视也起了决定性的影响。二战中美国罗斯福总统让政府科技顾问布什提交了《战后美国科技发展的组织和目标》的分析报告。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政府对科技发展表现出特别关注。近20年,大家了解到科技也可能带来新问题,才提出可持续发展。如果不控制发展速度,将产生严重问题,要既发展又可持续,中国政府、中国学术界、商业界对此已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

      学生们还在见面会上表达了对大师的敬仰之情。北大、清华、人大三大名校海南校友会代表所有的学子向学长杨振宁赠送了一块充满了祝福的碧玉。当杨振宁看到这块通体碧绿,形如寿桃,上刻“学子凌云志,君为指路松”两句诗的礼物时,连声说:“好,好,我愿当青年学子的指路松。”

      北大学子王弗锐告诉记者,这块天然的碧玉形似寿桃,深绿色代表万古常青之意,表达了学子们对学长的祝愿。杨振宁教授决定回中国在清华园定居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了《归根》一诗:“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在玉石上刻上诗中的句子,则是表达学子们对杨振宁的敬意和心情。学子们希望在他的指引下继续奋勇向前。

      简短的会面,让学子们感触很深。“今天会面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风范,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

      杨振宁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了记者。他在3000人出席的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特邀报告会上,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让与会者感觉到,大师并非只有高超的学术水平,还有大思想和大智慧。杨振宁针对中国现行的制度中,规定在科研一线的人不能带研究生的现象,坦率指出“这是错误的”。 杨振宁直接抨击当今的博导制度,他说:“年轻时代是进行科研最好的年代,现在国内博士生导师却必须具备教授资格,年龄也都偏大,这个制度不好。”

      杨振宁指出:“为什么一个讲师就不能带研究生呢?讲师活跃在科研的第一线,这样在最前线冲锋陷阵的年轻人是带研究生最好的人选,而像我这个年纪已不是最好的人选,因为我所作的研究已不在最前线。”这位82岁老人话语的深刻和坚定,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当被问及中美两国的差异时,杨振宁说:“今天的中国社会不管是什么场合,都有一个现象——全民都对中国前途非常关心,这与美国社会不一样,美国民众对民族和国家并没有如此关注。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骄傲。”话音刚落,全场再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听众因身为中国人骄傲,更被这位82岁老人的爱国热情所折服。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