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有个间谍总要被提到,这是一件有趣的事。事实上,没有比他更失败的间谍了。
他叫郑国,是韩国人。秦国生出并吞海内的野心后,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战略,交的是燕、赵,攻的是最近的韩。韩国能从春秋的诸侯纷争中坚持到战国,可见也并不弱,可还是被强秦打得焦头烂额,情势岌岌可危,即使请来赵国帮忙,也只落得个长平一坑,活埋40万兵士。
韩国于是派郑国前往秦国面见当时执政的老乡吕不韦(吕也是韩国人),说服秦修筑大型水利工程,即今天的郑国渠。当时的国家没有专职军人,兵民一体,大兴土木意味着占用劳力,损耗财力,秦国的战事将因此受牵制,韩国便能偷得喘气的机会。
问题在于,郑国一定是个典型的工程师:执著至于倔强,较真至于古板。严谨至于拘泥,有点迷糊又有点真性情。这样的人做间谍是不合格的,他大概很快就忘了自己来秦的目的只是为了疲弊秦国,削弱其国力,弄点假大空的面子工程才最能达到目的,可他却全身心地投入了水利建设,开始扎扎实实地勘测、计算和设计,引水入泾河瓠口。
郑国建渠被韩惠王认为是“疲秦之计”,表面上确实如此。郑国渠的修建动用了10万劳力,耗时10年,是当时最大的工程。可是结果:郑国渠造得太成功了,大大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郑国渠造得太坚固了,到现在还泽被关中。在农业国,水利显然是国家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