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郑国:真正的取胜之道
  • 哥伦布:恶德成就的人类功绩
  • 最伟大的发明
  • 莱特兄弟:知识和想象力问题
  • 阿基米德:羊皮书的前生今世
  • 牛顿:缺憾及其意义
  • 爱迪生:价值的最后认定
  • 当代毕昇一个好人王选走了
  •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图)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最近25年人类最优秀的25项发明

    天人们能在咖啡厅、机场、大学和许多其他地方利用无线英特网。

      当计算机在世界各国普遍使用时,计算机“大脑”——芯片的大小却在不断减小,计算机芯片在最优秀发明中名列第9位,今天减小到指尖大小的芯片可以保存更多的信息。手机或数码相机(名列第10位)保存更大容量信息的能力可做成更微型的新产品,但是随着英特网技术的完善,伴随而生的防网络病毒和垃圾的邮件过滤器(名列第20位)也日益完善。

       在英特网时代初期,全世界网络看上去像一个天堂,在这网络天堂中没有恶魔,但是发展到今天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如在英特网中产生各种骗子和病毒,干扰你的计算机正常使用,甚至会窃走你的个人信息,为此防网络病毒和垃圾的邮件过滤器也就运用而生。 

       新产品也改变了娱乐圈,卫星电视和卫星收音机(名列第13位)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电视遥控器(名列第21位)使电视观众能方便地变换频道。视频游戏技术也获得飞跃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第一次视频游戏高潮,当时流行的视频游戏是一个小黄圆圈“吞食”显示器屏幕上的小点,而今天的视频游戏产业每年交易额已达到100亿美元,并制造出大屏幕游戏机(名列第24位),这些游戏机能带领游戏者进入虚拟世界、体育运动世界和战争场景之中。

      希望看电视节目或玩新颖视频游戏的人想拥有更大尺寸和更高画面质量的电视屏幕,等离子电视屏幕、高清晰度电视(HDTV)和球幕电影院(IMAX)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科学实验室里诞生了许多改变我们生活的新成果。科学家破译生物基因成分(名列第7位),引起生物科学——控制生物基因材料科学发展。DNA分析(名列第14位)能使东南亚海啸之后丢失的儿童与他们的父母确认亲子关系,基因专家帮助美国警察逮捕了-犯。新技术改变了侦查犯罪和寻找罪犯的方法,只是尚未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生物统计学——识别个人身份或在生理学与行为特性基础上(将有关人的信息如指纹和脸孔轮廓转变成数字形式)检查同一性的自动化方法成为位列第16位的发明,克隆动物排名22。

      石油价格不断高涨成为人们更加关注可替代燃料发动机(名列第3位),现在最流行的是混合型汽车,可以利用两种能源(通常是电能和汽油)。

      某些发明与最新技术无关,但是它们同样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其中包括日光灯、抽水马桶和淋浴器,它们名列第17位。

      光纤——最细的玻璃线名列第12位,图像和信息可以通过光纤比普通电缆和导线更高质量地传输,光纤大大改善了电话通讯质量,使电话线路功率得到极大扩展。

      英特网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们现有的金融业务操作(名列第8位)。Wells Fargo公司副总裁吉姆•史密斯指出,服务变得非常方便,你可以通过英特网检查自己的银行账户、信用卡和自己的收支平衡,可以在每昼夜任何时间和一周内任何一天做到这一点。

      军事技术(位于第2位)的发展改变了指挥战争的方法,卫星帮助炸弹击中目标。

      虽然激光(名列第6位)专利是在1960年获得的,但激光技术是在此之后很多年才获得实际应用,例如在医学领域和在CD 和DVD光盘记录和复制上。 

      超功率望远镜(名列第11位)能使我们看到距地球约120亿光年外的星系,自动宇宙飞船能飞抵火星。   在发明目录中,其他著名的发明中有蓄电池(名列第19位)、天气预报(名列第25位)和扫描显微镜(名列第18位),能看到细小物体如苍蝇头部立体图像的扫描显微镜。

    附:25项最优秀发明:

    1、无线技术 2、国防技术 3、可替换技术 4、生物学技术 5、计算机 6、激光 7、染色体组 8、全球金融 9、芯片 10、数字式存储器 11、宇宙探索 12、光纤 13、卫星收音机和卫星电视 14、DNA分析 15、视频游戏 16、生物统计学
    17、储能和储水技术 18、扫描显微镜 19、电池 20、防计算机病毒和垃圾技术 21、遥控器 22、克隆动物 23、计算机模拟技术 24、大尺寸屏幕 25、天气预报技术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