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祖冲之:数学史上的创举——祖率
  • 高斯:数论与《算术研究》
  • 开尔文-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发明家
  • 爱迪生-美国著名发明家
  • 查理:制成第一个充氢气的气球
  • 郭守敬:多方面的成就
  • 竺可桢:硕果累累
  • 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 沈括:科学史上的巨著—《梦溪笔谈》
  • 李时珍: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华罗庚

    政权怎样腐化,怎样地不关心科学,而人民民主政权又是怎样地珍爱科学成果。”

      1952年10月,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华罗庚以中国和平理事会和中苏友好协会领导成员的身份出席会议。不久,又代表中国到斯德哥尔摩和东柏林参加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春,又随郭沫若率领的代表团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在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上协调的会议”。频繁的社会活动,没有使华罗庚放松对数学的钻研,他抓紧一切时间,将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整理,发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一文,1957年,此文荣获国家一等发明奖,同年,他的《数论导引》出版,此书在国际上反响很大。一位美国著名数论家在《数学评论》上称华罗庚的这部书是“一本有价值、重要的教科书,有点像哈代与拉伊特的《数论导引》,但在范围上已越过了它。”

      20世纪50年代初,华罗庚正当年富力强之时,学术上到达鼎盛时期,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与此同时,他还肩负起为新中国培养人材的重任。那是在1952年,全国第二届政协会议在北京召开。一天晚上,与会代表被邀请到怀仁堂观看文艺演出。华罗庚因为起草一篇发言稿耽误了时间,当他来到大厅时,演出已经开始,灯光昏暗,他拄着拐杖,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座位。正在他不知所措之时,忽见远处的座位上有人朝他招手。他立即朝招手的地方走去,当他在空位子上坐下之后定睛一看,不禁惊喜交集:原来冲他招手的人是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笑着向他点头问好,华罗庚顿觉泪水模糊了视线。毛泽东和他一面看戏一面交谈,并且亲切地拍着他的肩膀说:“华罗庚同志,你也是苦出身,希望你为我们培养出些好学生来!”华罗庚将毛泽东的嘱托牢记在心,为了培养人材,他在清华园里的数学研究所开办数学讨论班。浙江大学学生王元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王元从小喜爱数学,立志要拜华罗庚为师。华罗庚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华罗庚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华罗庚不仅是位令人尊敬的良师,而且是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科学家。当时发生的一件小事,使王元终生难忘。50年代初期,匈牙利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保尔·吐朗,赴中国访问,他在给数学研究所做的报告中,用高等数学中的兰向多项式对中国近代数学家李善兰发现的恒等式作出了证明。华罗庚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激动地对学生们说:“这本来是我们中国的东西,结果我们作不出证明,现在,让人家外国数学家给证明了,这对我们既是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种挑战,希望你们都想想看。……”

      保尔·吐朗作完报告,第二天就要起程,这天晚上,华罗庚一夜没有合眼,整夜进行演算,终于在天亮前证明了李善兰提出的恒等式,而且方法比保尔·吐朗简单、漂亮。第二天,当华罗庚到车站为这位匈牙利数学家送行时,把自己的证明交给了他,华罗庚所表现出来的才智和火热的爱国感情令保尔·吐朗由衷敬佩。

      早期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名为研究机构,而实际上更像个数学系,年轻的研究人员往往像学生一样听课。华罗庚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就这样,华罗庚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华师母吴筱元看后嗔怪丈夫道:“哎呀,他们这么年轻,你礼拜天、晚上也不让人家休息,人家找不到对象怎么办?”她的话引来一阵轻松的笑声。

      华罗庚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的指导下搞研究。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当时华罗庚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写了一封信。他很快收到回信。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华罗庚在选拔人材方面不拘一格,对于素不相识的青年,他只要认为具有培养前途,就竭尽全力予以提携,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名扬世界的陈景润就是华罗庚发现的一颗明珠。

    陈景润出身寒微,父亲是邮局的小职员,母亲染上结核病无钱医治,解放前便已去世,贫穷先后夺取了他六个兄妹的生命,他自己也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由于营养不良,长得又矮又瘦。新中国成立后,他进入厦门大学数学系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四中任数学教师。这个习惯于离群索居的“书呆子”,不知如何对付那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他实在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便给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写信诉说苦衷。王亚南将他调回厦门大学,担任数学系辅导员兼管图书资料工作。于是,陈景润埋头搞起了研究,立志要攻下哥德巴赫猜想这道世界著名的数学难题。他听说华罗庚早在30年代就研究过哥德巴赫猜想,并且取得很好的成绩,于是找来华罗庚的名著《堆垒素数论》仔细研读。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心钻研,陈景润将一篇题目为《塔内问题》的论文,交给数学系的李文清老师。在这篇论文中,他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意见。他略带担心地对李文清说:“老师,这是著名数学家的著作,我这样作,人们会不会说我太放肆,太狂妄呢?”李老师笑着回答:“你放心吧,我帮你仔细地看看再说。”几天之后,李文清来宿舍找陈景润:“你的论文我和几位老师都看过了。我们认为你作的改进使《堆垒素数论》更完美了。”说到这儿,李文清沉吟了片刻,接着说:“《堆垒素数论》好比一颗明珠,你的工作好比把这颗明珠上的灰尘拭掉了。因此,如果你愿意的话,我们觉得应该把它寄给华罗庚教授看看!”

    在老师的鼓励下,陈景润给华罗庚写了封信,附上了《塔内问题》的论文。华罗庚的得意门生王元及数论组成员仔细阅读了陈景润的论文,然后拿着论文来见华罗庚:“华先生,我们看了这篇论文,感到这个名叫陈景润的人提出的论证是对的,他利用高次多项式对应的三角和的中值公式,处理低次多项式对应的三角和的中值公式。对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维诺格拉多夫和您的两种不同方法结合运用得很好。”听了王元的介绍后,华罗庚亲自阅读了陈景润给他著作提出的改进意见,并且连连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很好!他很有想法!很有培养前途!”接着,他又责备身边的人:“你们朝夕在我的身边工作,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呢?你们怎么就没有想到对我的著作提意见呢?”说罢又立即下命令:“给陈景润发个请帖,就说我请他作为特邀代表,到北京来参加数学讨论会,请他到会作报告!”

    陈景润接到信后,喜出望外,他拿出邀请信和一张事先定好的软卧车票看了又看,兴奋得不能自制,但想到即将拜会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心中不免有一丝不安。

    在北京西苑饭店的一间会客室里,华罗庚见到了这位腼腆、可爱的青年,他亲切地对陈景润说:“你写的《塔内问题》的论文我看过了,写得很好,很有想法!”第二天,在华罗庚的亲自引荐下,陈景润走上学术讨论会的讲坛,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数学家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会议结束后不久,华罗庚又派陆启铿千里迢迢跑到厦门,经过一番奔走,将陈景润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这是华罗庚平生亲自点名调来的唯一人员。在这之前,不少人向他推荐过数学人才,他都没有接纳,却一眼看准了陈景润。日后的事实证明,华罗庚的确很有眼力,陈景润不愧为数学奇才,他经过12年苦心孤诣的钻研,终于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取得了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辉煌成果。1973年2月,陈景润的论文在《中国科学》发表,著名的“陈氏定理”从此诞生!这篇论文立即轰动了国际数学界,引来一片赞叹之声,美国数学会通报期刊载文指出:“在数学研究所,华罗庚的一批学生,在解析数论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绩。近年来,那里所得到的杰出成果是陈景润的定理。这个定理,是当代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方面最好的成果。”一位美国数学家写信祝贺陈景润:“你移动了群山!”

    陈景润成为享誉世界的著名数学家之后,时刻不忘华罗庚对他的器重与关怀,他曾经这样说:“华罗庚是国际上有名的数学家,我是走他的‘后门’,才从偏僻的地方调到数学研究所的,如果没有他的提携,我绝对不可能有今天!”

    在古代,中国的数学曾经有过辉煌的过去,但是由于封建统治者闭关锁国,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渐渐落伍,华罗庚的出现,无疑使中国现代数学大放光彩。名师出高徒,在华罗庚的努力下,在国际数学界出现了以他为中心的中国学派,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在华罗庚的精心培养下,一大批年轻有为的数学工作者迅速崛起,例如:越民义、万哲先、陆启铿、龚升、王元、许孔时、陈景润、吴方、魏道政、严士健、潘承洞等,这些人日后都成为教授,有些则一跃为国际知名的数学专家,陈景润便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他没有辜负华罗庚的希望,为中国赢得了荣誉!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