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谁来揭开隐字洞奥秘
  • 邹人倜和他的仿真机器人
  • 吴玉录:10年发明27个机器人(百姓故事)
  • 青年科学家奖得主的梦想:要以药丸机器人 让开刀无孔无痕
  • 专访:Altium公司CFO Darren Charles
  • 犀牛篇(一)
  • 恐龙蛋
  • 狼鳍鱼
  • 贵州龙
  • 蜜蜂和花朵儿何为先?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上海交大首位海外招聘的学院院长——郑元芳

    了一次,接着又飞去美国。通常每隔几个月,他就会飞回国内工作,停留的时间有时候是几天,有时是一个月甚至半年。

      “其实身在美国,郑院长并没有停止交大这边的工作,仍然通过E-mail和院里联系。”和他共事的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张安胜告诉记者,他的电脑里,收得最多的就是郑院长的越洋email,有时候一天还不止一封。

      不让教授分心

      “把国外的经验引入国内,需要一定的艺术。”郑元芳曾这么说。

      根据对中国大学的了解,郑元芳作出了“诊断”,目前影响国内大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授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做教学与科研,有很多事情让教授们分心。

      他随即着手建立对教授新的评估体系,重组教师队伍。学院内的教师被分为责任教授、教学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工程实验人员四种类别,用不同的标准评估他们。就拿责任教授来说,这一岗位专为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研项目的带头人设置,三年一聘,有稳定的薪酬保证,为的是鼓励教授从事长远性的甚至有失败风险的研究。

      “飞行教授”壮大队伍

      郑元芳既当院长,又是学者,在项目资金分配上,郑元芳并没有因为手中有权而占便宜,相反,他还从自己的科研启动基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青年学者的科学研究。他又很节约,比如接待客人,国内喜欢讲排场,动不动就一大桌子人作陪,郑元芳不太习惯,有时,他甚至在学校食堂款待客人。

      记者得知,如今在电信学院里,郑元芳这个“飞行教授”并非“孤家寡人”,在他的倡导下,学院又从日本、美国引进了3位“飞行教授”,而且,这支“飞行”队伍还将继续壮大。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