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授予计算机先驱奖。
凯恩1938年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Brooklyn,N.Y.)。在纽约城市学院(现为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进普林斯顿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64年他加盟MIT,两年以后他请假去波士顿的BBN公司实习,以便接受更多的实际锻炼。但这一去,他就再也没有回MIT:因为BBN 1968年获得了承包ARPANET工程的合同,凯恩负责系统设计,负责解决差错检测与纠正、通信阻塞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Intemet今天的用户来说是无需操心的,而在30年以前却是摆在工程技术人员面前的严重问题。好在凯恩解决了这些问题,使4个站点的最初的ARPANET顺利开通。接着,网络的站点数和连人的计算机数迅速增加。到1972年10月在华盛顿特区的希尔顿饭店举行的首届计算机通信国际会议上由凯恩向1 000多名代表进行演示的时候,ARPANET已扩展到29个站点、40台计算机。演示进行得十分成功,只有哈佛大学的站点出了故障,对呼叫没有回应。当时在哈佛站点的计算机上工作的正是罗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一名在读的博士生。这次事故促使梅特卡夫对网络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发明了以太网技术(Ethernet networking)。
1973年,ARPANET引入从加州至夏威夷的卫星通信链路;它也扩展成为国际-络,英国和挪威计算机首批连人;此外,出现了以无线方式发送信息包以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这使ARPANET进入了群雄纷起的战国时代:每种方式各有其自己的信息格式,相互之间无法交流。为解决这个问题,凯恩和塞夫合作制定了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met Protoc01),这为ARPANET转变成为真正全球性的Intemet奠定了基础。
TCP/IP包括两部分,其中TCP是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IP是提供五连接数据报服务的协议。TCP/IP协议分为四层,即网络层、网际层、运输层和应用层,如图所示。其中网络层的作用是传输经网际层处理过的消息。该层中的各通信子网采用本身固有的协议,如以太网的8802—3协议、分组交换网的X.25协议等。网际层的功能主要是负责对全网地址的识别与管理,确定IP数据包路由(Routing),在IP数据包长度与通信子网允许的数据包长度不匹配时,对数据帧进行必要的分解处理使之相配等。这一层使用的协议就是IP协议,它为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提供了透明通道。运输层为应用程序提供端—端通信功能,它有3个主要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01)和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Intem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01),分别负责对不同情况下的用户数据组装成数据包进行发送。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如远程登录、文件传送、电子邮件、电视会议等。
由于ARPA/II~O采用各种措施推广TCP/IP协议,并把这个协议插入BSD UNIX使之成为该操作系统的一部分,这样,整个ARPANET的所有站点在1983年终于全部采用了TCP/IP协议,这成为全球Internet正式诞生的标志。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