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Whirlwind的首席工程师
  • W文法和A1gol 68的创始人
  • IAS和HARVEST计算机的首席工程师
  • 从天文学家到计算机科学家
  • IBM创计算机产业之初的功臣
  • RISC概念的首创者
  • Intel微处理器芯片体系结构的发明
  • 堆栈概念的首创者
  • PASCAL之父及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首创者
  • 机器学习之父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吹拂五月的微J-xL(MAILUEFTERL)的奥地利计算机科学家

    “旋风”相比照的。这名科学家叫海因茨·泽玛奈克(Heinz Zemanek),他因此而荣获1985年的计算机先驱奖。

        泽玛奈克1920年1月11日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并在那里长大。1944年在维也纳理工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ienna)毕业,所学专业为低压电器工程。战后,他在德国斯图加特(Stuttgart)理工大学深造,并取得博士学位。1948—1949年,他获得法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在巴黎大学和法国电信总局的电话与电报实验室PTT进修。之后,他回到祖国,在母校任教。

      20世纪50年代初,泽玛奈克的研究兴趣集中在控制论和人工智能方面(虽然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当时尚未出现),早在1954年,他就在一个名为“Alpbach”的欧洲论坛上,担任控制论小组的主席。1955年,他开始MAILUEFYERL计算机的研制。根据他本人在1976年6月10—15日在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举行的“关于计算机历史的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介绍(见N.Metropolis等编的A History of Com—putting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Academic Pr.,1980),这台机器的研制,是在几乎没有资助并多多少少违背学校意愿的困难情况下上马的。研制工作开始时,泽玛奈克手里只有1 000美元,还有就是菲力浦公司无偿提供的一批元器件:3 000只晶体管,5 000只二极管,3 000只磁心。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泽玛奈克凭着坚强的毅力和科学的态度,终于用了3年时间建成了这台欧洲最早的全晶体管计算机之一,并在研制中获得了多项技术专利。由于菲力浦公司赠送的晶体管原本是用在助听器上的,其截止频率很低,但泽玛奈克精心设计了电路,使计算机的时钟频率仍然达到了133 kHz,这在当时是不算低的。它的指令码的设计也相当灵活,这可从所附的图中看出来。    MAILUEFTERL配有Algol编译器,曾经用来模拟信息论创始人香农(C.E.Shannon)所提出的老鼠在迷宫中的行为问题,也曾经用来解决音乐中的一个理论问题,即在所谓12律中到底有多少音调系列?MAILUEFTERL经过60个小时的计算,最终打印出来1 928个系列,这是实际总数的一半(另一半是与之对称的)。

    MAILUEFTERLl961年从维也纳理工大学移至IBM公司欧洲实验室。退役后现保存于维也纳的技术博物馆。

        泽玛奈克本人也在1961年随MAILUEFYERL离开维也纳理工大学而进入IBM公司维也纳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在那里,他的主要工作领域是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化定义方面,尤其是PL/I的形式化定义。从1964~1969年,维也纳实验室先后完成了3个版本的PL/I形式定义,使其逐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最终推出了著名的形式语言,即维也纳定义语言VDL(Vienna Definition Language)。这个语言分为语法元语言和语义元语言两部分,前者用树形结构定义语言的抽象语法,后者可理解为一抽象机(abstract machine),有一个状态向量、一组指令作为状态转换函数,一个把输人数据和程序映射为初始状态的函数以及把结束状态映射为输出数据的函数。VDL后来发展为更加严格的形式化语言,称为Meta-Ⅳ元语言,体现了用标志语义刻画一个语言的功能。Meta—Ⅳ则用在20世纪70年代推出的著名的维也纳开发法VDM(Vienna Development Method)中,成为研制大型软件的一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与核心。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