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算法复杂性研究的先驱
  • 在厨房里做出计算机模型的发明家
  • 人工智能符号主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
  • 对IT技术发展作出天才预测的科学家
  • 计算机产业化的先行者
  • 先于ENIAC Wa电子数字计算机ABC的建造者
  • 美国标准局西部机SWAC的研制者
  • ENIAC研制组的骨干成员之一
  • 杰出的华裔计算机科学家
  • 在恶劣环境中孤军奋战的成功者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科学家

    经典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的年轻作者

    n Knuth)因而荣获首届计算机先驱奖。

        克努特1938年1月10日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密歇根湖畔的密尔沃基(Milwaukee)。这是一个山灵水秀、人才辈出的地方,“人工智能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H.A.Simon)也是在这里出生的,而且是1975年图灵奖的得主。但克努特比西蒙小整整22岁,是一个“小字辈”。克努特的父亲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有研究生学历,当过小学和中学教师,星期天在教堂演奏风琴,还在自家地下室办了一个小印刷厂。从克努特咿啊学语开始,他父母就给他念儿童故事,给他看卡通读物,使他从小就培养了对学习的兴趣。4岁的时候,他成为密尔沃基公共图书馆一个名为“书迷俱乐部”(Book Worm Club)的最年轻的成员(也许也是全世界最年轻的书迷)。5岁的时候,一次他独自坐电车去图书馆看书,天快黑了也不见回家,他父母打电话到图书馆去,值班员在一个书架前找到克努特时,他正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丝毫没有发觉图书馆已经闭馆,读者已经走光了。克努特上8年级时,当地的Ziegler糖果厂为了促销其称为Giant Bar的一种棒棒糖,在学校中搞了一个比赛,看谁能用Zieglers Giant Bar中的字母排列组合出最多的单词。克努特假装胃疼,在家里呆了两个星期,利用一部大字典,得出了4500个单词,比裁判掌握的2 000个单词多出一倍多,一举为他所在的班夺得冠军,赢得一台电视机和每人—块Giant Bar而克努特本人则赢得一付雪撬。

    在数学上,克努特也很早就表现出天才。高中一年级时,他发明了一种方法,利用这种方法,对任意画出的2条相交直线,他能立即给出相应的方程。

        1956年,克努特以各科平均97.5的创记录的高分从密尔沃基路德兰高级中学毕业,进入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开思理工学院(Cas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读物理。这一年,他在中学时就创作的一篇出色的科学幻想小说“普茨比度量衡体系”(The Potrzebie System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在美国著名的《疯狂》(Mad)杂志上发表,克努特获得了他的第一笔稿费25美元,并因而获得西屋科学天才的提名奖。在这篇小说中,克努特风趣而富于幻想地提出了替代公制的一种新的计量制度,比如以一本流行杂志的厚度为长度单位,虽然滑稽可笑,却设计得严密周到,天衣无缝,其中甚至还包括一种新的历法。文章刊出后大受欢迎,多次重印,1991年还重印过一次,其时作者克努特即将退休。

        大学一年级结束以后的暑假,克努特在学校打工,负责把统计数字画成图表。碰巧他工作室的隔壁就是计算机房,新到了一台IBM 650。当时的计算机体积都很庞大,有供输入和调试的控制台,上面排列着一排排的开关和指示灯,计算机工作时指示灯快速闪烁变化出不同的图案,这引起克努特极大的好奇与兴趣,他接连好几天彻夜不眠地呆在机房,观察它的工作,钻研使用手册,探究计算机的奥秘。一年以后,他终于改学数学,与计算机结缘。这段经历对于克努特是如此重要和关键,以致他在《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第一卷的;卷首,不像别的作者那样一般写上“献给自己的父母”或“献给自己的妻子”,而是写着“献给曾经安装在开思理工学院的650型计算机,以纪念那些愉快的夜晚”。他的第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也是在650计算机上实现的:他为他所在的校篮球队(克努特人高马大,也喜爱运动)设计了一个复杂的公式,根据球员在每场比赛中的得分、助攻、抢断、篮板球、盖帽等多项统计数字对球员进行综合评估。球队教练根据克努特的程序挑选和使用球员,使开思理工学院在1960年赢得了联赛冠军,克努特的“神奇的公式和程序”也被当地报纸和广播传为美谈。1960年,克努特在开思理工学院毕业,不但被授予学士学位,还被破例同时授予硕士学位。之后他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1963年获得博士学位,留校工作至1968年,然后转入斯坦福大学任教,其间1972—1973年曾经在奥斯陆大学当客座教授。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1页  1  2  3  4  5  

                 

    < 1 >   < 2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