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压在母亲和他的身上。那年,他最小的妹妹才7岁。祸不单行的是,母亲因不堪忍受这样的生活,改嫁他人。幼小的他只能将生活的重担全部挑在肩上。那时,每个月国家给家里的24元抚恤金远远不够生活,家里常常入不敷出。只要有空,李杨瑞就到处去卖力气,挣几个小钱来补贴家用。除了要技术的活没办法干之外,他几乎每一样工作都干过。每当看着弟妹们那又饿又谗的眼神,他惟有在角落任泪水流下。
李杨瑞就这样度过了他的童年。
进入少年时代,李杨瑞开始萌发了对知识的渴求。偏偏在这个时期,“文革”开始了,想读书却连书都找不到。他就自己偷偷地去收罗些“-”来阅读。在夜以继日地阅读中,他还乐于做起了“说书先生”,为大人小孩“说书”,并因此小有名气。他用这样的方式阅读了大量书籍,还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童年的不幸使他过早成熟,少年的磨难则让他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为日后的成功打下伏笔。
痴求学 思报效
高中毕业后,李杨瑞得到组织上的照顾,被安排到县轻工业局当勤杂交通员兼打字员,这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看书学习。
“文革”结束后第二年,全国恢复高考入学考试。当时全国的热血青年纷纷向高考的大门迈进,李杨瑞也是其中一员。在填写入学志愿时,李杨瑞没有和当时大多数青年一样,填写清华、北大这些热门的名牌大学,而是填写了几乎无人问津的广西农学院。那时他的选择饱含了对家乡的热爱:他想通过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变家乡的面貌。
进大学后,为了更好掌握专业知识,他起早贪黑,别人用一分力,他就用十分。四年下来,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顺利考上了福建农学院农学系的硕士生,两年多后,他又提前考取了福建农学院(后更名为福建农业大学)的博士生。在高等院校学习十年,李杨瑞凭自己的努力,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首位从事甘蔗研究的博士。
完成学业后,李杨瑞毅然回到广西农业大学任教,担当起为广西培养农业科技人员的重任。任教期间,李杨瑞为不同层次的学员讲授多门课程,还根据不同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这期间,他主持了多项科研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和好几项省部级科研课题。
1989年,李杨瑞受国家农业部和广西大学的委派到美国进修。当时许多知识分子把出国进修当作跳出国门的捷径,不少人断言李杨瑞不会回来了。的确,李杨瑞在广西农业大学的待遇和国外比差距太大。到了美国,他才知道什么是享受生活。然而,在诱惑面前他没有忘记国家委派自己来学习的目的——学习先进农业科技和管理知识,然后报效国家。为此,从1989年12月至1991年2月以及1994年11月至1996年8月两次赴美留学,他都没有动摇过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决心。
学成归来,李杨瑞尽力为家乡农业科技发展弹精竭虑,成果不断。
新天地 新佳绩
1998年,李杨瑞接受组织安排,担任广西农业科学院院长。不到十年,广西农科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西农科院是我区农业科研的中心,承担着为广西农业发展源源不断提供科技支撑的任务,对整个广西的农业科技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面对重任,李杨瑞不畏艰难,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奋力前行。他上任的“三把火”首先从人才上“烧”起。他认为,要提高广西农业科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首先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几年来,他积极培养和引进了大批的高级专业科技人员,建立了正常的学术报告会制度,鼓励农科院的专家参与各种科技交流活动,还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到广西农科院讲学,逐步活跃了该院的学术、研究氛围。对此,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不拘一格选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第二把“火”从服务上“烧”起。他为专家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始终把科研放在第一位,尽力争取各项经费来改善科研、工作环境,建设了院农业科技综合楼。为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李杨瑞还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广西作物遗传改良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向外界开放,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依托这个实验室,广西农科院被国家人事部设立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吸引高级农业科研人才从事高水平的自主创新性研究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该实验室2005年被评为广西首批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之一,结束了广西农科院没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历史。2001年“广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广西农科院内落成,成为了为广大农民提供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近年来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广西甘蔗品种分中心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南宁分中心先后落户该院,更是进一步改善了该院的科研条件,把广西农业科研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把“火”是从机关领导部门“烧”起,对机关部门实行精简,并实行任期制,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提高机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职能。并在服务上提出“首问负责制”,将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深化了体制改革。
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广西农科院与多个国际农业科研机构和几十个国家的大学和农业科研院所建立了正常的交流合作机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相关的科技交流合作。由于成绩显著,广西农科院被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引进外国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在该院工作的3位外国专家先后获得国家对外国专家设立的最高奖——国家友谊奖。2004年11月下旬,广西农科院在南宁成功主办了“甘蔗糖业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这次盛会第一次将我国特别是广西的甘蔗糖业生产和科研介绍给世界,影响很大。此后,应与会的国际组委会成员提议,经过一年筹备,广西农科院在70周年院庆之际正式揭牌成立了由12个主要蔗糖生产国权威专家担任理事会成员的“国际糖业科技协会”,李杨瑞被推选为首任理事长。“国际糖业科技协会”的秘书处将永久设立在广西农科院。这标志着广西农科院将成为世界甘蔗科技信息交流中心。
< 1 >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