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的伟大绝对是毋庸置疑的。1642年生于英国的他,因为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天文学,因为提出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数学,因为认识了力的本性而创立了力学。他是人类认识自然历程中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和爱因斯坦一样,他的人生被认为是人类的奇迹,而且完美无缺。
问题在于,奇迹和完美很可能从来不曾真实地存在过,它们仅仅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牛顿也不例外。
牛顿作为一个科学家,却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终其一生执著地痴迷炼金术,坚定地相信上帝及其拥有的“第一推动力”,严肃认真地预言《圣经》所载重大事件的发生日期,如基督复活日和世界末日。事实上,他一生花费在炼金术和宗教狂热上的精力远远超过用于探索科学的那部分。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人们津津乐道于苹果落地而引发的对万有引力的思考,将其演绎成跟“铁杵磨针”、“华盛顿砍樱桃树”一样的经典名人故事。可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这是牛顿编造的谎言,事实上他是从炼金坩埚获得灵感的。这样不完美的牛顿,是否让后人失望?
其实,牛顿身上的矛盾组合并不难以理解,仅仅是后人不愿接受这样的理解。越是伟大的人,时代的特征在他身上就表现得越明显,他的人生历程也就越像历史进程。所谓伟人,就是放大时代的人。牛顿所在的时代,中世纪的思想还在苟延残喘,巫术面临终结而科学正在兴起,这样的时代特征折射在牛顿身上就是科学、理性和巫术、宗教的奇特混合。
另一类对完美和奇迹的破坏可能更让人难以接受,就是伟人的人品和人格问题。
无论怎么说,牛顿也不能算是一个高尚的人。牛顿的名言“假如我看得比较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乃是在与之同时代的科学家胡克暗示他剽窃自己的研究成果后,所做出的几乎是默认的含蓄的自辩。牛顿同英国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之间的战斗更暴露出他利用非科学手段攫取他人研究成果的贪婪。至于牛顿的气量,看看他与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争夺微积分的发明权时的言行,看看他在其不朽之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对同时代的所有“敌人”的名字和研究成果统统一字不提的做派,就可见一斑了。尤其是他晚年的霸道专横、权力膨胀,更是非常公开和嚣张的,只是多数传记作家和崇拜者对此装聋作哑罢了。
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有重大贡献的人,同时还是一个能满足常人心理期待的道德楷模。总之,牛顿的“毛病”很多,但是他不必惭愧,因为谁都会有毛病。错的不是牛顿,而是我们对他的期待和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