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某海域,夜色如墨。随着一阵尖利的战斗警报,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4架新型战机紧急升空,直扑强“敌”来犯空域。 锁定目标!发射!茫茫大洋上,双机编队向“敌”机发起猛烈的钳形攻击。瞬间,两架“敌”机凌空解体。 迅捷的反应速度、过硬的操纵技艺和高效的空战能力,令在场的首长和专家赞不绝口:“真不愧是一支现代化的精锐之师!” 这样的评价来之不易!为了这个“现代化”,全师官兵吃了多少“苦头”,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昔日的成功经验“失灵”了,过去的习惯做法“无效”了,以往的优良传统“叫停”了。这个师的威名,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打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初,该师参加过抗美援朝、解放门头山、解放一江山岛等大小上百次战斗,取得了击落击伤敌机23架、空飘气球11具的骄人战绩。令该师官兵没有想到的是,从英雄团队孕育出并沿袭了数十年的“猛冲、猛打”精神,却在中国军队的“变革转型”中遭遇到新挑战。 2005年底,一批新型战机列装该师。键盘替换了阀门、按钮取代了手柄、仪表变成了屏显……集高新技术于一身的新型战机亮相营区,让全师官兵群情振奋。不用搞动员,要求首批改装的人员挤破了头;无需做工作,请示参加新机训练的官兵蜂拥而至……一时间,无论是“老飞”还是“新手”,无论是“一线”还是“后勤”,官兵们纷纷向师团领导写下决心书、立下军令状。然而,新型战机的强大引擎,绝非只会拼拼杀杀的勇猛所能驱动!改装初期,一些有着多年飞行生涯、飞过多种机型的飞行员,凭经验率先要求“放单飞”,结果被拒之门外;有的机务维护人员,依然沿用过去“铜发光、铁发亮”的维护模式,却受到厂家的警示提醒;部分指教长则按传统的机械化方式组训和教学,被机关业务部门泼了“冷水”……昔日的成功经验“失灵”了,过去的习惯做法“无效”了,以往的优良传统“叫停”了……几乎一夜之间,官兵眼前一片茫然。对于这个师来说,驾驭新型战机的最大困难不是事业心、责任感和战斗精神,而是思想变革与观念重塑。而观念的“转型”,远比武器装备的更新难得多。 伴随着全师“洗脑革命”的同时,是一系列的改革。集“五大作战要素于一体”的创意诞生,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教育训练室、飞行准备室、飞参视频室、战法研究室、资料阅览室,将空、地连为一体。打破过去情报传输、指挥控制、物资管理互不兼容、各自为战的壁垒,飞行训练实现了师机关和团、站之间的互通互联。观念一变天地新。去年以来,该师出色完成了超低空攻截击、紧急升空转场以及昼夜间导弹实射等10多个高难科目训练,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检验了新装备的作战能力。对训练进行全程监控的信息化装备“飞参视频系统”被束之高阁,却沿用机械化时代的模式来组织训练。历史的十字路,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历史的十字路,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如同从大刀、长矛向坦克、大炮过渡一样,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这个师也经历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 2006年6月,该师对所属某团新机组训情况进行检查。一向以从严训练著称的该团,在对新机训练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时,师领导却发现,尽管全年飞行时间任务完成过半,但该团的科目训练却仅完成了三分之一。飞行训练日一个不少,为啥科目进度却如此缓慢?原来,该团在组训中,不论是战术动作还是基本要领,谁出现一点偏差就得责令从头再来。而对训练进行全程监控的信息化装备“飞参视频系统”,却被束之高阁。信息化条件下的飞行训练,软件、硬件如同鸟之双翼,必须坚持“两手抓”。对于该团沿用机械化时代的组训模式,师领导不留情面地提出了严肃批评。接下来的日子,人们看到全师的飞行训练出现了许多新亮点。过去飞行员一个动作不标准,就得驾机升空进行“再练习”,现在每个飞行场次结束后,所有参训人员都集中到“飞参视频系统”前,进行“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讲评;以往基础科目训练一律都得“上天作业”,如今他们利用“多功能模拟训练室”进行全方位模拟训练,不仅把一些“小儿科”训练科目留在了地面,而且许多高难科目的预先训练也在此完成,节约了训练资源,提高了训练效益。 机务维护“读卡制”,是这个师针对新装备的一大发明。以往,机务人员实施直接机务准备时,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内容270多项,容易产生“错、忘、漏”现象。对此,一些基层单位要么搞教育,要么抓惩戒。然而,随着新机保障任务的空前加重,有时即便保障人员非常尽职尽责,但也难免会出现疏漏和差错。 2005年初,某团机务大队专门成立了科研小组,对这一课题展开集中攻关。100多个日日夜夜,小组成员查阅了《机务维护规程》、《航空维修细则》等数十本教程,结合维护实践和心理学相关知识,将直接机务准备和再次出动机务准备工作的内容,按照路线化、程序化要求,用最简洁的语言编写成卡片,以“唱表”形式完成机务准备工作。“读卡制”的成功运用,把住了飞机升空前的最后一道关口,使飞机维护工作实现了“无缝”保障。模式的转型,让这个师的战斗力建设指数成倍增长。两年来,他们先后出色完成了“诸机种合同抗击空袭”、“合同打击敌护航运输编队”等10余个新课题演练。前不久,上级对该师进行空战攻截击能力考核,他们取得了成功打击“敌”三型先进战机的优异成绩。当新型战机列装之后,师领导就再也不敢轻易请战了。曾经,这个师的人才根本不缺:且不算每年参加上级比武的“状元”和“奖牌”数量,单是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的就不下10人!正因如此,对于上级组织的历次重大演习,该师领导从来都是胸脯拍得山响,更不用为完不成任务而担心发愁。 然而,当新型战机列装之后,师领导就再也不敢轻易请战了。原因很简单:过去的“放心”指挥员,面对新装备二次雷达屏幕上不停运动的云图、地形和轨迹点线,竟然显得束手无策;首批经千挑万选派到工厂培训的技术骨干,刚刚听完第一堂课,高涨的热情顿时烟消云散……这,并非觉悟的退化,而是知识的落伍。直面困境,师党委针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提出要实现人才素质全面升级的目标。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谈何容易。过去,师里的人才培养大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而新装备入列后,一批技术“状元”和“金牌”选手,突然与新兵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很快,师党委确定了“抓重点部位、抓关键岗位、抓长远战位”的工作思路和“骨干先行、梯次进入、逐步发展、滚动发展”的工作方法。紧接着,他们又走活了“送出去”和“请进来”两招棋:要求无论工作多繁忙、任务多重要,各团、站都要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官兵到厂家、院所学习技术,而且必须完成规定人数;不管训练多紧张、情况多特殊,安排邀请专家教授到部队为官兵授课活动雷打不动。对于引进“拔尖”人才,师党委格外重视。副团长危建国是从兄弟部队引进的新机优秀飞行员,他抛家离子从大上海来到这个偏僻山沟的时候,令他始料未及的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欢迎仪式:师常委全部到场列队迎候!他知道,自己在这里,就是一颗至关重要的“种子”。他没有让大家失望,通宵达旦地研究教案,起早贪黑地制定带教方法,仅用半年就培养出6名合格教员,而通常培养1名合格飞行教员最少需要1年时间。就这样,两年多时间里,一批“种子”专业人才诞生了,他们渗透到机务维护、后勤保障等各个专业领域,又催生出更多新的优秀骨干……人才队伍建设,从此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对人才队伍建设而言,培养是前提,使用是关键。师党委从建立和完善机制入手,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两年来,全师破格提拔24名年轻干部,72人提前调职调衔。某机务大队的彭军,因综合素质强、业务技能精,从正连到正营,3年内连升两级。今年2月,他被任命为机务大队大队长。 全新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铸造出全面过硬的人才方阵。他们用智慧驱动着强大引擎,用知识驾驭着新型战机,把信息化建设的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