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康熙“万世师表”匾额移位之谜 间隔七十载,历时三年多,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大修终于落下帷幕。修旧如旧,恢复古建筑历史原貌是此次大修的指导思想。工作人员在修缮时,不但努力接近明清时期的原貌,而且还试图恢复孔庙尊孔、祭孔的文化氛围。 但细心的人们一定会发现,由康熙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匾额,被挂在孔庙大成殿外面,而在全国任何一所孔庙,这个匾额都是挂在殿里的。这个匾额原本便挂在殿外,还是有人移动了它呢?工作人员为我们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 历代帝王争相题匾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孔正殿。它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清光绪32年将大殿由七间三进扩建为九间五进。殿内悬挂着清代自康熙以来九位皇帝御笔书额的木匾。 清代崇尚儒学,祭孔成为国家常典。每到天子即位,都要到国子监“辟雍”讲学一次,称为“临雍”。“临雍”后,便将皇帝御笔的题词制成木匾,悬挂在孔庙大成殿内。这些题匾的内容,都是对孔子的颂扬之词。木匾长约6米、宽2.5米,每字一米见方,金字书写,四周雕有群龙戏珠图案。从康熙朝至宣统年间,大成殿内已有9块御制匾额,依次为康熙帝御书“万世师表”,雍正帝御书“生民未有”,乾隆帝御书“与天地参”,嘉庆帝御书“圣集大成”,道光帝御书“圣协时中”,咸丰帝御书“德齐帱载”,同治帝御书“圣神天纵”,光绪帝御书“斯文在兹”,宣统帝御书“中和位育”。 政权更替匾额易位 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了清王朝,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当上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1914年,当了三年大总统的袁世凯已经不满足于总统的地位,想更进一步做“皇帝”。于是,他效法清朝皇帝,也来孔庙举行祭孔大典,并亲书“大总统告令”,制成匾额命人挂在大成殿内正门上方,与“万世师表”匾额相对。 但不久,做了84天“皇帝梦”的袁世凯便在全国的声讨下一命呜呼了。继任的临时大总统黎元洪来到孔庙,为了清除满清的影响,他下令将大成殿内清朝九位皇帝手书的匾额全部取下。同时效仿旧制亲自写了一块“道洽大同”匾额,悬挂在原康熙皇帝“万世师表”匾额的位置。 从1917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六十余年间,孔庙大成殿内只悬挂着袁世凯“大总统告令”和黎元洪“道洽大同”两块匾额。而清代皇帝的九块匾额,则被收藏到国子监里。 “万世师表”悬于殿外 1979年,首都博物馆在孔庙成立,工作人员准备把大成殿恢复原状。但这11块匾额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恢复清代的面貌,就应该把康熙“万世师表”匾额悬挂于大殿中央,两边依次悬挂另外八位皇帝御制的匾额。如果说按照袁世凯的做法,把他的“大总统告令”悬于大殿正门上方与“万世师表”相对,还可以施行的话。那么,黎元洪的“道洽大同”往哪儿摆呢?如果把它摘下来,又怎样保存呢? 经过专家们反复研究,认为黎元洪的匾额是民国初年悬挂上去的,它反映了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一段历史,保存它的原状也在情理之中。于是,就把“万世师表”匾额悬挂在大成殿外一层檐下大门上方的正中位置。这样,北京孔庙大成殿就形成了与全国所有孔庙都不一样的一道景观——“万世师表”悬于殿外。 名词解释 “万世师表” 语出晋葛洪《神仙传》:“老子岂非乾坤所定,万世之师哉!故庄周之徒,莫不以老子为宗也”。又《史记·孔子世家》:“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使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孔子,可谓至圣矣”。两千多年来孔子被历代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意为孔夫子永远是人们的老师。 “道洽大同” “大同”语出《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贷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谓大同”。道洽大同,颂扬儒学为人间正道之学,崇奉儒家学说成就大同世界。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