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本报上海4月10日讯(记者黄辛)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危险品的气瓶,好比城市里的“不定时炸弹”,如何科学、有效地管好这些气瓶一直是令许多城市头疼的难题。2006年,上海市政府选择了以自主创新技术为支撑,以“电子标签”(RFID)来担当气瓶的“监护人”。
上海市科委将“百万危险化学品气瓶的电子标签标识及其安全监管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作为科技重大专项,期望通过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产业化。
记者从今天的项目验收会上获悉,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上海市109个危险化学品气瓶充装单位的115万个气瓶上实现电子标签标识;一个基于RFID的危化气瓶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宣布建成。同时,研发人员还开发了一套针对气瓶运输的卫星定位系统,贴上电子标签的极度有毒、高危害性气瓶将被不间断地“盯梢”。通过科技创新,上海对瓶装危险化学品生产冲装、物流配送、使用与回收的安全监管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显著加强,有效遏制了伪劣气瓶流入市场。 据统计,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应用大国,其中上海生产的液氯、液氨等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化学品的产量占全国的60%。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的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将伪劣、漏检气瓶供应市场,有的危险化学品运输、配送单位违规作业,盛装易燃易爆危化品的气瓶泄漏和爆炸事故呈上升趋势,造成人员伤亡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据介绍,每个危险化学品气瓶上的电子标签就好比一张全球唯一的“电子身份证”,气瓶的归属单位、检验、充装、配送等信息都存在这张标签中的芯片上。由于这种标签无法假冒,认证气瓶的合法性、气瓶归属的不可抵赖性等就有了保证,这一应用在国内外尚属首创。通过读写器的读取和写入,对气瓶的各项操作信息都传到上海市质监局建立的安全监管信息服务平台上。监管人员只要坐在平台前,115万个瓶瓶罐罐的安全状态、物理位置等信息便尽在掌握。 据了解,本项目采用的电子标签芯片、天线、标签的后封装、读写设备、应用系统软件等均为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中,芯片由上海贝岭和上海华虹设计生产;标签后封装制造、防爆读写器以及应用软件研发均由项目集成单位上海华申公司自主完成。该项目已获得5项技术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和200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银奖等奖项。 有关专家认为,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在大大提高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能力与处置能力的同时,也为RFID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确定上海作为全国气瓶电子标签标识和安全管理的应用试点城市,通过此次项目验收将向全国推广。以全国有1.3亿个危化品气瓶来计算,如80%的气瓶采用电子标签标识,就有可能为RFID产业带来10亿多元的市场,应用与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此外,该系统的相应的技术可在烟花爆竹、特种设备、公共安全设施等领域的安全监管中推广应用,也为RFID产业带来巨大市场。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