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捷研制成治淋巴结癌新药
  • 全新管道清洁技术问世
  • 拿什么献给“五一”劳动节
  • 仿生眼帮助盲人重见光明
  • 美科学家研究发现:丰臀细腰的女性更聪慧(图)
  • 英国女孩派对遭遇死亡之吻险些丧命(图)
  • 大连湾海边横躺“恐怖鱼头” 嘴部约1米长(图)
  • 华南虎照拍摄者周正龙欲起诉中科院研究员
  • 海南虾农在自家鱼塘抓获重逾5斤巨大螃蟹(图)
  • 美国女子身兼17种人格 声音个性各不相同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自然环境

    英国女子体内电流紊乱 频频遭受“电击”<%=id%>

        “当时我正和朋友们在沙滩上打闹玩耍,无意中与朋友的肩膀发生摩擦,突然间感到一阵痉挛,然后什么都看不到,也听不到。我觉得头脑嗡的一声,一股电流从身体流过,像是烟花在脑中炸开,”唐·博斯韦尔回忆道。
        
        这名现年47岁的英国女子意识到这肯定不正常,但凭着自己从事物理疗法的经验,她把这归因于打闹时撞击造成的震荡,所以并未多加理会。她没想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
        
         频遭“电击”
        
        博斯韦尔12日接受英国《每日邮报》记者采访时说,她以为那次遭遇的症状会逐渐消失,因为她经常做运动,不仅坚持每天跑步,还经常骑马,光顾健身房,她觉得自己身体很健康。
        
        虽然事后博斯韦尔头晕和疼痛的症状有所好转,但还是经历了三次视觉丧失,甚至更糟,“我感觉脑中有一股持续电流,我没法集中精神,也睡不好觉。尽管我看得见,也能听见,但干扰却一直存在。”
        
        博斯韦尔去医院就诊,结果就连神经科医生也备感困惑,因为核磁共振成像显示,患者脑中没有明显伤痕。
        
        博斯韦尔无奈中只能去适应这些症状,但后来她慢跑或是靠近任何能够产生电脉冲的物体,如免持移动电话底座或是电脑,症状都会加重。
        
        情况越来越糟,博斯韦尔的手臂、腿和身体其它部位经常遭受“电击”,最终,她被送往医院。经诊断,她患上了横贯性脊椎炎,一种由脊椎发炎而导致的神经性紊乱。医生认为,这正是博斯韦尔频频遭受“电击”的原因。
        
         医学解释
        
        对于博斯韦尔的病因,伦敦国家医院神经科咨询师保罗·加曼解释说,大脑和身体依靠电流有效运转,大脑里的神经细胞释放电流,电流沿着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传导到身体内各个细胞。通过这种方式,大脑把各种指令传输给人体肌肉和内部器官。
        
        加曼说,这种电流和我们平时脱毛衣或是开车门时感受到的电流类似,“神经元就像电线一样传导体内电流,但由于电流太微小,因此我们很少察觉。”
        
        但如果人们发炎,或是脑部受损,例如头部或脊椎受到突然打击,就可能有类似“电击”的体验。加曼以硬化症患者为例解释说,此类患者的脖子向前弯曲时会感受到电击,这是因为他们脊椎顶端有炎症。博斯韦尔的症状同理。
        
        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发现,博斯韦尔发炎的地方就在脖子底部和脊椎顶部,正是神经元传导电流的“通道”。
        
         有望治愈
        
        医生说,博斯韦尔属于人体电流系统紊乱的极端病例,但确实有许多疾病与此相关。专门从事此领域研究的医生既把电流看成是疾病的诱因,同时也看作是疗法。
        
        其实,这种疗法并不新鲜,最初的形式是电休克疗法。19世纪30年代,患有精神疾病和严重抑郁的人就已接受这种治疗,以纠正神经元通道的功能障碍。
        
        如今,这种疗法已发展得更为精进,其中“经颅磁刺激术”被视为有望彻底改变治疗中风以及抑郁等多种疾病的先进方法。
        
        据专门研究这一疗法的专家托尼·巴克介绍,电休克疗法的缺陷是头盖骨的硬骨会阻止电流通过,因此必须加大电流量才有效,不过这样会导致剧烈疼痛,而经颅磁刺激术可以直接把电流输入脑中具体受感染部位,因此不会觉得疼。
        
        如果医生能用人工电流刺激身体活动,就意味着瘫痪或是中风患者有可能在接受治疗后重新行走。
        
        但巴克也承认,大脑结构复杂,控制着成千上万的神经纤维。这一疗法要真正走向成熟,还有待时日。(许琼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