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金庸《倚天屠龙记》中对金蚕蛊毒的描述是:此毒传自苗疆,以金蚕蛊制粉成毒,乃是天下毒物之最。它无形无色,极难提防,中毒者如有千万条虫在周身咬齿,痛楚难当,求生不能,求死不得。哪怕是你武功再高,也能被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寻常村妇下毒而武功尽失。华山派掌门鲜于通对苗女始乱终弃,就曾中过金蚕蛊毒,幸为蝶谷医仙胡青牛所救。然而鲜于通恩将仇报,其心之毒,更甚于金蚕蛊毒。后来,鲜于通在少林寺英雄大会上将此毒藏入摺扇,暗害张无忌不成,反被张将毒气喷回,害了自己。 近日阅读家乡方志《云霄厅志》〔清嘉庆二十一年修,民国二十四年重刊〕,卷三有“蛊毒”一则,称:“漳汀间常有蛊毒,中者多至陨命,祟之绝奇酷者也。 其种有四:一曰地蛊,一曰金蚕蛊,一曰蜈蚣蛊,一曰蛤蟆蛊。”这里所说的祟,指的是巫术,也就是说蛊是一种最厉害、最恐怖的巫术。这四种蛊中,最出名的是金蚕蛊,在我小时候还经常听人提起。那时候,金蚕蛊和点血筋是闽南山区两样最吓人的“功夫”。点血筋类似于武侠小说中的点穴术,只是更加狠毒,三十年代一位从北方派来的共产党高级干部就是在当地被叛徒用点血筋点倒,因而遇害的〔这位叛徒后来在五十年代被枪毙〕;而这金蚕蛊又是什么东西呢? 读过金庸小说,见识过五毒神教功夫的读者,不难明白什么是蛊。蛊是人工培养的毒虫的总称,放蛊则是一种近于巫术的放毒术。甲骨文已有“蛊”字,可见其源流之久远。汉武帝时的宫廷巫蛊之变,更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从各类记载看,养蛊、放蛊似乎主要在中国的南方,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流传,很有可能它本来是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遗俗。 蛊的种类不少,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还有蛇蛊、泥鳅蛊、蔑片蛊、石头蛊、中害神等等。其中,金蚕蛊据说是不惧水火兵刃,最难除灭,也最狠毒的,它主要在闽南一带流行。宋代姚宽所撰的《西溪丛话》已提到“泉州一僧能治金蚕毒”,而元末陶宗仪编的《说郛》更是很详细地记载了金蚕蛊的特征,他的记载已与现代的民间传说大同小异了。可见至少远在宋、元,闽南已有了养金蚕蛊的风俗,而且大体已定型。 那么究竟什么是金蚕蛊呢?民间的说法,是将多种毒虫,如毒蛇、蜈蚣、蜥蜴、蚯蚓、蛤蟆等等,一起放在一个瓮缸中密封起来,让它们自相残杀,吃来吃去,过那么一年,最后只剩下一只,形态颜色都变了,形状象蚕,皮肤金黄,便是金蚕。也有的说,把十二种毒虫放在缸中,秘密埋在十字路口,经过七七四十九日,再秘密取出放在香炉中,早晚用清茶、馨香供奉;这样获得的金蚕是无形的,存在于香灰之中。放蛊时,取金蚕的粪便或者香灰下在食物中让过往客人食用。
|
|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