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世变幻,斗转星移,各领风骚数百天。薄利经营时代,企业面临巨大挑战,今天的“蓝海”,很快就可能变成明天的“红海”。无数的企业家“打着灯笼”都在寻寻觅觅:“
next
big thing”在哪?
手握社区搜索技术和众多BBS平台的奇虎似乎找到了答案,这一次,他们要叫板的不是别人,正是曾经从“蓝海”中异军突起的分众传媒——从奇虎的口碑营销平台发布的那一刻起,一个“无广告时代”时代正在悄悄开启。
“‘无广告时代’来了,还要那些铺天盖地的液晶屏做什么?”中国互联网斗士,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的一句轻描淡写给分众贴上了“红色”标签。
“广告再精准,依然是广告”
1870年,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广告商人John Wanamaker说:“我的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100多年以来,围绕解决“哪一半”的命题,营销专家、企业、媒体无不呕心历血,幸运的是,他们多有斩获。从媒体的细分到受众的精确定位,从被动营销到主动营销,从“门户式”广告到“关键字匹配”广告,从按投放付费到按达到率、按效果付费,营销传播正在朝定向、定量、定时、定点发展。
2002年底,分众模式诞生了,首次实现了广告分人群投放,部分解决了长期困扰广告业“盲目投放”的问题,短时间内,分众就从电视、报纸、户外等媒体手中抢夺走了半壁河山。江南春的分众因此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当所谓的“精准”广告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时,广告主开始发现——要让潜在客户在广告轰炸中记住自己产品的名字,正在变得越来越难。
“分众模式是对传统广告的一次革新,但是广告再精准,依然是广告,在消费者眼中,广告的本质就是两个字:托儿。”
周鸿祎说道:“这依然是眼球经济时代的产物,精准不精准,没本质区别。”
多份调查研究报告印证了这一观点。国外的研究表明,大约1/4的广告“带有欺骗性或对受众存在误导”;iResearch的报告说,在互联网上做广告投放的企业反馈中,平均只有13%的新客户是通过广告找上门来的。而分众面临《物权法》实行的“政策变数”也让我们看到“精准广告”的另一面——很多小区业主希望这部法规能“赶走”他们家电梯间的分众液晶广告屏,“产生噪音、污染眼球,赚的广告费却没我们一份。”
既然广告效果不佳、成本高,还惹人烦,为什么企业还在不停的投放呢?周鸿祎进一步说,企业已经习惯了在预算中留出一部分广告支出,担心一旦终止投入,之前的广告费就白花了,“这就像吸毒,一旦粘上,欲罢不能。”
“社区时代的营销变奏曲”
近年来,互联网风起云涌,Web2.0、UGC、We the
Media等概念席卷全球,国外的myspace、blogger、YouTube火热非凡,中国的奇虎、天涯、猫扑等社区也空前活跃。
周鸿祎认为,这些看似定位不同网站的火爆,实际上有一个共通之处——用户开始成为主角,网站则是用来承载用户声音的平台。“未来的每一个网站都将是一个社区,而网民的声音将成为互联网的灵魂。”
实际上,这是一场社会变革,不仅发生在互联网上。美国《时代周刊》将“2006年年度人物”的殊荣授予了“YOU”,这一看似噱头的事件真实的反映了一个以“你”为主宰的时代来临。
随之而然,企业的营销行为将不得不面对这一场变革。在周鸿祎看来,这场变革的结果就是“广告营销被边缘化”,“大众更相信自己和与之关系密切的人”。
拉扎斯菲尔德的“多极传播理论”告诉我们: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受众彼此间影响往往大于传统媒体对受众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证明,人们对传统媒体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媒体的权威性产生了严重的怀疑。
社区YOU时代的来临,每个YOU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每个YOU都成为一个媒体,千千万万的网民浏览网站、创建博客,融入网络社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以及知识,而每个YOU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在特定人群中,发挥着巨大的效应。iResearch的调查统计表明,60%的社区网民通过社区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33.5%的网民消费行为受到社区论坛经验的影响。
营销专家也表示,随着个体意识的觉醒,社区网络的交织,互联网的媒体属性开始发生深刻变革,随之需要变革的则是企业的营销方式,“在YOU时代,企业营销的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方式都与以往彻底不同。企业营销时面对的受众,不再是分散而模糊的‘他们’,而是聚焦、精准的‘YOU’,而传播不再是‘填鸭灌输’式的高音喇叭,而要强调‘YOU’的参与性。”
“Google的成功是‘键盘营销’的胜利”
在Web1.0时代,网民要做的就是被动接受来自“精英”的信息,顺便帮他们看看广告。而YOU时代来临,大众需要的是分享、互动、圈子,而对广告,则很难有兴趣。日本INFO-PLANT发布的《口碑传播调查》,仅有4%的网民购买行为受到网络广告的影响。
周鸿祎认为,不管是门户广告,还是搜索广告,完成一次传播分为:阅读、吸引、点击,一切以吸引鼠标点击为最终目的,点击完成,则传播成功。我们称之为“鼠标营销”,这和传统广告的营销手段一样。但现在是一个分享时代,用键盘说话,这种网民自发、自主的传播才是新营销的精髓,我们称之为“键盘营销”。
“Google是关键字广告的发扬者,也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新媒体,按道理它应该最明白广告的价值,但Google在美国本土却从不做广告投放。他们信仰的正是‘口口相传’的魔力。”
据了解,Google公司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其高管每到一个地方,就会请当地的blogger吃饭、交流,而每当Google产品有进步时,Google会逐一电话通知这些有“话语权”的blogger,而blogger们则在自己的博客中记得Google的“好处”,如此口口相传。以周鸿祎的话说,“Google的成功,实际上很大程度是‘键盘营销’的成功。”
所谓“键盘营销”,实际上和“口碑营销”是同一个概念。周鸿祎将Google作为口碑营销的案例,却忘了提自家的360安全卫士。实际上后者的成功同样经典——自360安全卫士诞生以来,奇虎没有为之花一分钱的广告费,它的下载量却在短短数个月之内达到数千万次。
在学院派营销人的眼中,企业营销经历了三代营销理论的蜕变——4P(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4C(Consumer消费者、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4R(Relevancy关联、Retrenchment反应、Relationship关系、Reward回报)。
对比三代营销理论,营销专家认为,从4P到4C,“以企业为中心”的营销策略变成“以客户为中心”,这是巨大进步,体现在传播上便是“高音喇叭式”的灌输、硬塞将成为历史。而4R理论的优势则在于对互动、关系营销的重视,以及客户忠诚度的培养。
“撬开用户的嘴巴”
周鸿祎说,以往的营销方式,重在消费者的“眼睛”,但问题是“眼睛”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却无法主动传播信息。而口碑营销则更看重消费者的“嘴巴”,在体验经济时代,经营好你的口碑,是营销成败的关键。
口碑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但问题的关键却在于,如何把握他。周鸿祎认为,口碑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企业在营销中不费吹灰之力取得很好的效果,也可能让企业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2006年肯德基播出的一则广告中,两位准备高考的学子,一位伏案苦读却名落孙山,一位玩世不恭者却“因吃了肯德基”而金榜题名。广告一出,舆论一片哗然,互联网上的谴责之声更是此起彼伏,肯德基不得不修改广告。一个看似“出彩”的广告创意,却被“口碑”的力量轻易摧毁,事后再多的弥补也很难挽回已经扩散的抱怨。
无独有偶,另一家世界级的快餐店麦当劳同样遭遇“口碑”袭击——其代言人杨丞琳因个人言论问题被网友炮轰,转而将愤怒发泄在麦当劳身上。为此,麦当劳不得不中止了与杨的合同。
一位企业主告诉记者,口碑”的价值很多人能清楚,但如何驾御它却是个麻烦事——我总不能跟Google那样,天天请我的用户吃饭吧?
“这正是奇虎要做的事,让用户们乐于分享、善于分享,让网民用他们的文字,来对企业的产品、品牌、服务口口相传。”兜了一个圈子,周鸿祎终于道出了奇虎的“蓝海”,而口碑营销平台则是奇虎祭出的第一个服务。
据悉,奇虎口碑营销平台分为发现、影响和沉淀,贯穿企业口碑营销的整个过程,通过此平台,企业能监测、掌握网民的评价,完成与用户的对话,直接影响他们的购买行为。而通过与discuz的合作则可以影响相关人群的消费习惯和判断力。据了解,目前奇虎已经收录了discuz是国内最大的论坛技术提供商,覆盖70%、高达36万个中文论坛,累计日流量达16亿,日活跃用户1.3亿。
周鸿祎告诉记者“如果说分众是对传统广告的革新,那么奇虎口碑营销平台就是对传统广告的革命。”(梅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