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5月17日电(记者吕贤如)在第31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我国在数字博物馆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地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服务。
记者从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等单位今天承办的2007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获悉,我国的数字博
物馆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起步,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博物馆数字化”、“博物馆上网”到“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博物馆”,从启动“大学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中国数字博物馆工程”到“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北京数字博物馆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开通运行,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科技馆,以数字化形式对文物信息进行收藏和管理,在互联网上实现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展示、学习、研究等多种服务。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赵继林介绍,北京拥有150余家各类博物馆,经过初步探索,现已陆续建成一批数字博物馆,如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民俗数字博物馆等,数字科技馆和北京数字博物馆平台也相继开通,数字博物馆作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平台的作用初步显现。
国内外近百位专家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围绕“博物馆资源数字化开发与共享利用”、“数字博物馆的艺术表现与文化创意”、“数字博物馆展示平台与技术实现”等议题展开研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