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儿童智能如何开发 专家看好“莫扎特效应”
  • 美国克隆猕猴已出世 “克隆人”还有多远(图)
  • 美新型军用护目镜“酷”感十足成战场宠儿
  • 美军考虑在伊使用“微波武器”(图)
  • 研究称婚姻使人更健康长寿 鳏夫易患疾病
  • 是谁在“神化”维生素?过量或增大死亡风险
  • 复旦大学发明“虚拟病房”贴身跟踪心脏病人
  • 专家研究发现糖尿病女性更容易患乳腺癌
  • 科学家让癌细胞休眠 癌症将可能转为慢性病
  • 美科学家发现:偏头痛者部分大脑皮层较厚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自然环境

    专家提醒中国每年逾120万人死于慢阻肺<%=id%>

        

      专家提醒中国每年逾120万人死于慢阻肺

        11月1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慢阻肺日。当日,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等十多位专家在该院门诊大厅为广大市民提供义诊和咨询服务,并提供免费肺功能检测。慢阻肺为中国患者的第二大“杀手”,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呈快速上升。目前全世界有6亿人受到慢阻肺的折磨,但一半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了慢阻肺。 中新社发 吕明/吴吕明 摄

      专家提醒中国每年逾120万人死于慢阻肺

        去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建议,45岁以上人群应像量血压一样,定期到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高危人群,如抽烟人士、有家族病史者更应“提高警觉”,应从40岁就开始。新闻背景: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肺部疾病,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均属于此病范畴。由于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目前全球已有6亿人患有慢阻肺,预计患病率还会上升,到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 中新社发 陈焕联 摄

        中新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曾利明)中国已开始进入冬季,如果你出现咳嗽、咯痰、气喘、呼吸急促且乏力困难,就很有可能是得了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那么,你应该尽快去医院就诊,进行干预治疗,否则给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也许是致命的。这是出席15日“全球抗菌素试验与亚太地区支气管炎”学术报告会的呼吸科专家提出的建议。

        包括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医学教授安东尼奥.安泽托、德国拜耳医药保健监测部总监哈罗德.兰顿等多位专家一致认为:由于吸烟、环境污染等危险因素的增加以及人类寿命的延长,构成慢阻肺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亚太地区将大幅增加,患者出现急性发作的可能性也将明显升高。

        由世界著名专家联合开展的全球最大的跨国抗菌素试验研究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目前有中、重度慢阻肺患者三千八百一十六万,香港和台湾有超过八十七万;每年约死亡一百二十八万人,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五人死于该病。可是公众对该病知晓率很低,一些医生也对其失去警觉,容易出现漏诊,往往使病人失去早期发现的机会。

        参加跨国抗菌素试验研究的四万七千多名患者中,有二万八千名来自亚太地区,其中超过一万二千一百例在中国大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莫西沙星(拜复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可使患者因症状影响日常生活的天数减少近五分之一,导致睡眠障碍的夜数减少约百分之十八,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于二00四年启动的该项调查发现:亚太地区患者的平均年龄为五十七点二,略低于欧洲和拉美;今后女性发病会更加突出;临床最具价值的肺活量测定诊断尚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亚太以及中国地区仅有不足十分之一患者接受过肺活量测定,远低于欧、美。

        参与临床试验的专家称,感染是慢阻肺急性发作的主要原因,减少急性发作、有效快速控制感染是减缓慢阻肺病程的关键。因此一经确诊,就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试验证实,莫西沙星(拜复乐)可提供优于标准抗菌素的出色疗效,患者更容易恢复到发作前的健康状态,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素疗程的比例降低了一半。 研究还显示, 八成以上用该药治疗的患者感觉比既往用其它抗菌素好转更快。(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