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科学家澄清人类只使用10%大脑等医学误区
  • 植入病毒重组基因 韩克隆猫全身发荧光(图)
  • 袖珍试管女婴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手术成功
  • 科学家用人体干细胞治疗老鼠肌肉萎缩症
  • 南海Ⅰ号发现记:20年前阴差阳错揭开古船踪迹
  • 美国国家地理图片精选:极地景观(组图)
  • 英国《自然》杂志盘点2007重要科技新闻
  • 过度用手机可致身体疼痛 专家称姿势很关键
  • 美国研究证实:每天步行半小时 轻松一辈子
  • 警惕噪音污染 专家警告噪音可致创伤性耳聋
  •   推荐  
      科普之友首页   专利     科普      动物      植物        天文   考古   前沿科技
     您现在的位置在:  首页>>科普 >>自然环境

    诺贝尔奖得主称快乐基因是成功秘诀之一<%=id%>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在谈及科学家的素养时说,拥有“快乐基因”是科学家成功的秘诀之一。 “科学家应当是个乐观主义者,因为大部分时间,你的那些实验都行不通。如果生来具备一种‘快乐基因’,你会发现它作用很大。”史密斯还饶有兴致地谈到自己的第一个科学实验,他曾希望利用木头和猪膀胱造一部电话。不过,那次实验以失败告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史密斯的成功秘诀很值得我们认真琢磨、借鉴。其实,何止是搞科研,不论干什么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大都离不开“快乐基因”,一个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人,肯定是与成功无缘的。而如果有了“快乐基因”,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了,接连不断的失败也成了攀登成功顶峰的石阶,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让人甘之若饴、乐此不疲,绝不会把科学研究当苦工。
        
        但“快乐基因”并不是整天嘻嘻哈哈、眉开眼笑,那只是表面现象。非常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工作、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会有成就感,才是“快乐基因”的本质体现。
        
        先说成就感。3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美丽的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崭新的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他的成功就得益于宝贵的“快乐基因”,成就感是他飞升的翅膀。
        
        再说对工作的热爱。考古界有一个著名的利基家族,先是路易斯·利基夫妻俩,从英国跑到非洲,去和那些化石、山洞打交道,每日里餐风露宿、栉风沐雨,而且没什么收益,老两口却兴趣盎然地一干就是一辈子。这还不说,儿子、媳妇又接着干,照样是颠沛流离,照样是废寝忘食,可人家就是高兴。由于不辞辛苦地长年坚持野外探险研究,他们的贡献使世界考古出现重大突破,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认识,人类历史研究被推前了上百万年,“人类的祖先在非洲”成了全人类的基本共识,他们被称为“古人类学研究第一家族”。没有“快乐基因”,没有对考古工作的极度热爱,他们是不可能支撑长达两代人的时间。
        
        好奇心也是不可少的。出于好奇心而投身科研的人,其成果可能不赚钱,也没有什么推广应用前景,但对推动人类进步、发现未知世界,会大有作用。譬如出于好奇而终身研究进化论的达尔文,为好奇而一辈子研究昆虫的法布尔等等。特别是法布尔,一个人穷其一生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生又专为虫子写出10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昆虫记》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科学研究需要“快乐基因”,干任何工作都需要“快乐基因”。“快乐基因”有先天遗传的,也有后天培养的,遗传固然无法选择,后天培养却是大有可为。如果我们能做到以积极向上的人生哲学支撑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把好奇心与充满自信、不怕失败的精神相结合,成就感再加上胜不骄败不馁的平常心,就一定能乘风破浪,把人生的小船驶进成功的港湾。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  科普之友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