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新型厄尔尼诺事件影响河西走廊水文气象 |
|
|
来源:《高原气象》 更新时间:2011-11-19 11:06:39 |
|
|
厄尔尼诺现象(El Niño)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升高引起的一种异常气候现象,传统的观点认为其形成于太平洋东部赤道海域。但近几年研究发现,还存在一种起始于赤道中太平洋地区的新型El Niño现象,被命名为El Niño Modoc。这种新型El Niño事件对东北亚、美国等太平洋沿岸地区城市降水、气温等会产生较强影响,且产生的效果与传统的El Niño相反。
国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两类El Niño事件,并对其进行了区分研究。El Niño现象对我国影响广泛,以河西走廊为例,尽管河西走廊位于我国内陆腹地,但El Niño的影响也是明显的。研究El Niño与河西地区气象因素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弄清楚El Niño与我国重要内陆河发源地祁连山区气象要素的关系及对出山径流量的影响,对深入了解河西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两类El Niño事件下,通过滑动平均,对河西走廊地区降水量、气温及出山径流量与El Niño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用距平法分析了1959-2005年期间两类El Niño事件对研究区气温、降水量和出山径流量变化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河西地区受El Niño较强影响,在第一类El Niño事件年,高温少雨、出山径流量偏少;第二类El Niño事件年该地区低温多雨、出山径流量较丰。相比高海拔山区,气温在低海拔地区对El Niño响应程度更高,降水对El Niño的响应在山区和低海拔平原区差别不大,均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与出山径流量相比,降水量和气温对El Niño的响应更高一些。
本研究项目受到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阿克苏河流域冰川变化对水资源及灾害的影响研究”(2008DFA20400)、国家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近50年冰冻圈变化时空特征及未来趋势预估”(2007CB411506)、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共同资助。研究成果发表于《高原气象》(2011,30(5))。(来源: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上一篇科学技术: 气溶胶增加令东亚夏季降水减少 下一篇科学技术: 研究建立测定稀土钕同位素比值新方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