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 | 注册
科普之友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科普之友 >> 科学技术 >> 地球科学 >> 正文  

侏罗纪蝈蝈鸣叫音域更低

来源:PNAS       更新时间:2012-2-10 11:37:07
 

  对1.65亿年前的岩石中翅膀碎片的分析发现,侏罗纪时期的蝈蝈在单一频率下鸣叫。   图片来源:Jun-Jie Gu et al., PNAS Early Edition (2012)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侏罗纪时期的蝈蝈在鸣叫时,展现出了比它们的现代家族成员更低的音域。   蝈蝈、蟋蟀和许多其他昆虫通过身体中坚硬部位的相互摩擦来发出音乐般的鸣叫。这个过程被称为摩擦发音。   此前,科学家们从未发现过保存了此种“音乐创作”结构的化石。因此,他们无法确定这些古代的昆虫是否像一些存活的物种那样是在单一频率下发出鸣叫声,还是跨越了诸多的频率。   如今,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1.65亿年前的岩石里,包含了保存完好的此种音乐创作结构。对其中蝈蝈的翅膀碎片进行分析显示,古代的蝈蝈在约为6.4千赫的单一频率下鸣叫,也就是每秒6400个周期。   此种音调大约是现在的蝈蝈鸣叫时产生的频率的一半,但处于蟋蟀现有存活物种所产生的音调范围内。首都师范大学的谷军杰(音译)和同事于2月6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在线报道了此发现。   这种单一频率的鸣叫,每一声大约会持续16毫秒,能够帮助蝈蝈在到处都是昆虫的森林里从杂乱的声音中分辨出同类的鸣叫声。   因为目前所有采用单一频率鸣叫的蝈蝈都活跃在夜间,所以研究人员推测,这种最新描述的侏罗纪物种当时也是在夜间活动。此种生活方式可以减少那些在白天觅食的小型恐龙对它们的猎食。(来源:中国科学报 闫洁)  

  • 上一篇科学技术:

  • 下一篇科学技术:

  • 雌响尾蛇能体存精液达5年

    同一大陆角龙进化方式或有不同

    精神作用帮助慢性病男女方式不同

    研发出基于光纤三维隐蔽型太阳能

    基因演化导致男人瞬间判断异性

    头发毛囊可帮助检测人体生物钟

    地下三千米首现多细胞生物

    科学家用DNA搭多种积木形状

    飞蝗分类学研究取得新进展

    研究揭示半附生榕适应性机制

    研究发现碳纳米管薄膜新润湿性能

    科学家评出两大最适于居住地外星
    地球科学
    自然地理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科学家拍到鲨鱼相食场面:须鲨吞
    普通自然地理[]07年冰灾,2010年千年极寒,地
    普通自然地理[今日地理]赠澳大熊猫来澳后待适应新居 已
    普通自然地理[自然生物]瑞士奶牛在“仙境”中长大(组图
    宇宙奥秘
    [航空航天]姜杰:稳定控制送嫦娥精确入轨
    [航空航天]火箭残骸坠落贵州
    [航空航天]中国造世界上第一个“人造黑洞
    [航空航天]“天宫一号”设有航天员休息室
    未解之谜
    [麦田怪圈]印尼首现麦田怪圈专家称有人为
    [麦田怪圈]麦田圈呵护大地母亲1视频
    [麦田怪圈]麦田怪圈显示2012的信息 1视频
    [麦田怪圈]2011年6月12日麦田怪圈快速飞过
    生命科学
    [生物*医学]德新药可阻艾滋病病毒在体内增
    [生物*医学]中国黑米堪称超级食品 富含花青
    [生物*医学]基因治疗可防老年痴呆记忆缺失
    [生物*医学]新加坡发现艾滋病病毒新变种
    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男子日本贩卖熊猫标本被擒 真熊
    [动物世界]韩国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 发现半
    [动物趣味知识]配方奶粉罐上的动物图片表示什
    [动物世界]时代周刊评十大动物新闻 勇猛军
    科普文章
    [数学教学教研]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之数学函数
    [化学学科信息]研究称3岁前常吃垃圾食品日后智
    [化学学科信息]传统节日鞭炮声
    [医药健康]DHA无助于减缓老年认知障碍
    [科学考古]荷马史诗英雄宫殿现身 奥德修斯
    [物理教学]初高中物理如何做好衔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使用本站前必读
    Copyright © 2007 - 2011 科普之友( www.kepu365.com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