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首都柏林和附近的波茨坦地区10日迎来了第14届“科学长夜”活动,数以万计的民众当晚穿梭于70余所科研院所和企业,感受科学带来的魅力。
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内,一名五六岁的小女孩好奇地站在一个苹果前,只见研究人员将一枚用金属锌做成的钉子和一枚铜质硬币分别插入苹果,再用万用表将二者连接,仪表指针开始轻微晃动。连上耳机,甚至可以听到电流的“流动”声。
研究人员说,这个苹果就像一块电池。小女孩瞪大了眼睛,显得有些茫然。她真的能听懂吗?站在一旁的妈妈似乎并不在乎。“带她来这儿就是要培养她的好奇心,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至于真正理解于否,长大了再说吧。”这名母亲说道。
当天,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几乎成了“小科学家”们的天下。房间里,一群身穿白大褂、头戴防护镜的小朋友正用一种酸性液体精心作画;不远处,另一群孩子正在调制属于自己的沐浴露。
小朋友们每完成一项任务便会得到一个印章,收集5个印章以上者就可获颁一份写有自己姓名的“研究证书”。虽然这个“证书”只不过是一张彩纸,但从孩子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中不难发现,这对他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公关部主管约瑟夫·岑斯说,这个活动得到了该机构科研人员的广泛支持,参与活动的科研人员均是义务劳动,有些展示材料的制作费用还来自一些教授的科研经费。
虽然有许多家长在“科学长夜”带着孩子领略科学的奥秘,但这个被称为“年度最聪明的夜晚”却并不只属于孩子。参观发电厂、聆听关于火星的讲座、学习育儿知识……研究院所和企业展示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无论男女老少,均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接近午夜时分,德国航空航天中心的一名女研究人员仍在用淀粉等材料向观众演示天体撞击和流体力学现象。在她看来,暂时告别自己的研究工作,转而做一名科普志愿者也很有意思,“能和这么多对天文感兴趣的人们分享知识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她笑着说。
赫尔穆特·凯滕曼是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的一名教授,也是德国“科学长夜”活动的创办人之一。他说,这个活动对参与方来说不仅是宣传自我形象的一个好机会,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尤其是作为使用纳税人钱的公立科研机构,向公众介绍研究成果是我们的责任”。(原标题:“科学长夜”让德国人彻夜不寐)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